一定有很多人疑惑过,为什么有人能够连续打三天两夜的麻将,24小时不停地玩游戏,还有女生可以通宵煲剧,却没法哪怕静下心读书半小时?
长时间玩游戏、打麻将,也是要耗费体力和脑力的呀。
如果学习、工作也有这股劲头,何愁不能出人头地?
是这样的,打麻将、煲剧、玩游戏都是一种投入后立刻就得到奖赏的活动。
心理学上,奖赏效应的定义为,当人作出某一决策后如果被证实正确并产生了好的结果,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赏”信号,这会促进人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打麻将,你很快就能够糊牌,就算很久才糊一次,碰、杠等等也会让你感觉到快感呀。
玩游戏也是一样,杀了一个敌人,升了级,更新了装备,都会得到奖赏。最后,连续剧的模式和有内涵的电影不同。
连续剧剧情简单,哪怕不识字的人也不需要思考就能看懂。并且,剧情精心地根据你的思维模式安排共情的节点,让你从头爽到位。
反观学习,投入和回报——奖赏——就很不成正比了。
学吉他弹唱要24节才能基本什么歌都能弹,但我已经不止一次听人说,希望一个月甚至一星期就能学会。
事实上,学钢琴头一节课连键都不能碰,就是在练坐姿,此后先学“站”(手的姿势,触键方式),接着才学“走”。好几节课以后,老师才会教你那种两句的曲子。
你想弹梦中的婚礼?一年后再说吧。
在健身房的时候,我问教练,多久才能练到彭于晏的身材?教练说,方法正确,也要两年左右吧。
所以,努力习惯的养成,关键就在于,你如何能够熬到奖赏的到来。
到那个时候,你就会养成习惯,甚至上瘾,没人强迫你你也会迫不及待去学习。这种境界是不努力的人很难理解的。我认识一个女生,她饮食、作息都非常健康,每天晚上跑十公里,生活得充实而忙碌。
她的舍友总会说,你这样逼自己,很累吧?但是,我朋友说,不会啊!我已经养成习惯,感觉自然而然就会按照计划去做,并且过程很快乐很享受。
我是能感同身受的。我大四开始爱上了阅读,此后等公车会看kindle,坐长途大巴都会拿手电筒挑灯夜读。后来,我学吉他、摄影、健身都很顺其自然地坚持下去,基本无需为自己打气,也基本不会说今天好累啊明天再说吧。
习惯一旦养成,松懈了反而会觉得不安。
过年回家十几天,我就在盘算着:吉他那么重带不回去,要不两天去一次表妹家练一下吧(表妹家里有吉他)?老家健身房过年都关了,我买些拉力绳回去将就练,再配点俯卧撑徒手深蹲之类吧?我去旅行的时候,我也会隔天晚上没事时练卷腹、深蹲……
所以,怎样尽快地从学习中得到奖赏呢?以读书为例。很多人会给你开一列书单,上面从柏拉图列
到笛卡尔再列到加缪。问题是,你就算凭毅力把这些书啃完了,真的会觉得快乐吗?
事实上,当初我对阅读上瘾不可自拔,是因为大四时看了《乌合之众》及《娱乐至死》,作者的思
想及语言让我拍案叫绝,每读一段我就会得到一种启发的快感——原来是这样。
这种快感,不就是奖赏吗?而在此前几年,我也有断断续续阅读小说,但很多所谓名著其实读起来没有趣味,我一直找不到爽的感觉。
后来我才发现,每个人的趣味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强迫自己去读大家都在读书。
我可能就最适合读干货满满但文字简单易懂的学术类著作。
所以如果你是个入门阅读者,那么,培养兴趣比按部就班更为重要。
先广泛地搜寻有意义且读起来有意思的书。
如果你觉得一本书很晦涩,那么毫不犹豫放弃,找一下本。
直到现在,我依旧会有读两页就放弃的事情。
书架上有好一些买来只翻了一次就吃尘的书。
等到你对阅读上瘾了,自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忍受一些略微需要毅力啃的书。那时候再有个读书计划不迟。
书架上有好一些买来只翻了一次就吃尘的书。等到你对阅读上瘾了,自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忍受一些略微需要毅力啃的书。那时候再有个读书计划不迟。
书读不下去,并不总是读者的错。
毕竟,人都有局限性,总有人逻辑不清,又喜欢故弄玄虚,但又可以出书。
然后我们就要读他的书受罪?
读不下去还是因为我们太愚钝,太没毅力?另外,好多书没有一定基础,是不可能光靠毅力啃完的。最重要的是,这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并没有非读不可的书。
我到现在,读完的四大名著只有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甚至还没读过一页呢。
其他很多领域里,奖赏对学习的促进都是类似的。
我听过一些学琴的人说过,他们偶尔会尝试一些喜欢但又还不允许去练的曲子。
老师会强调音阶、和弦这些枯燥的基本功。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安德烈斯·塞戈维亚说:一天两小时的音阶练习,能够胜过其他无谓的练习。
但那更多是针对已经有一定基础不会轻易放弃的。
新手很难长时间练基础,看不到一点盼头。擅长激励学生的老师,偶尔也会奖赏学生,教一些好听易学的曲子。
但说一千道一万,比寻找奖赏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把煲剧、赌博、游戏、色情片这些投入低但奖赏高的活动控制在最低限度,能戒掉那是最好的。
很多人之所以懒惰、缺乏动力,原因就在于他们长时间沉迷在这种即刻奖赏的事物里,这会阻碍他们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从而消磨他们的意志和动力。
好了,过了寻求奖赏的阶段,已经确定不会轻易放弃后,就会有其他要素接踵来激励你了。
首先,是对无知的恐惧。
也许很多人的学习过程都经历了这样两个阶段。
刚开始,你就像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一样,看到了一片天就以为看到了全世界。
那时候,你毕竟是比井里其他不见天日的同伴懂的多的。
所以,那是最容易滋生虚假的优越感的阶段。
你会很容易被一些信息蛊惑,然后不停地转一些貌似犀利但其实哗众取宠的结论,以让自己显得睿智、独特。如果你不能从这个阶段脱离出来,就很容易变成愤青和喷子。
但一旦你摆脱了这个幼稚的阶段,就会像从井里跳出来的青蛙一样,看到广阔的世界。那时候,你会真正明白什么叫“生有涯而知无涯”,并为自己之前坐井观天时可笑的优越感而羞愧。毕竟,你踮起脚尖,也看不到视野几公里以外的东西。你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不过是宇宙中的尘埃。这是所谓懂得越多,便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而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便会催促着你更加努力。因为,无论学多少,你都会觉得自己知之甚少。好比你在海洋上泛舟,无论航行了多远,你都会觉得彼岸始终都跟刚出发时一样遥远。
浅薄和无知让人羞愧,于是对无知的恐惧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另一样是紧迫感。
我们经常看到勤奋到让人羞愧的人说自己有拖延症、懒。那并不是矫情,更不是故意讥讽懒惰者。实际上,懒惰的人大多都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而是巴不得赶紧把时间消磨掉。而勤奋的人一天做很多事,却依旧发觉时间远远不够用。
想一下,你每天要工作八小时,刨除吃饭睡觉等等时间,再减去推不掉的约会、照顾小孩的时间,你还剩多少时间学习?如果,你的计划包括了每周四天每次两小时的锻炼,每周一本书,以及多学习一门语言,你能保证在八小时工作以外游刃有余地完成它吗?
那些勤奋的人,总是希望向天再借五百年。
渴望程度和勤奋程度成正比,因此,越勤奋的人才越有紧迫感。当你没有进取心,时间其实只是一种负担。
有朋友加入了一家满是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的公司,然后晚上回到家逗猫都会觉得罪恶。相反,有些朋友在大家都不爱学习的学校里,或者室友晚上都看电视度日的环境,跟着一起颓废就毫无罪恶感。
你身边是什么样的人,你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