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从松子杀人入狱的判决进行切入。法官对于松子的评价是“被告在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中长大,受过高等教育却落得如此下场,因为体弱多病的妹妹而得不到父爱……以自我为中心,任意而为,目光短浅地建立人际关系。”
松子的人格真的就是这样吗?接下来,我将从家庭,人际交往,事业三个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
1. 家庭
松子作为家中长女,还有一个弟弟和体弱的妹妹,渴望得到父亲的青睐却始终无法如愿,即使放弃梦想报考了文科大学成为一名教师也没能获得更多的父爱,父亲永远将妹妹视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导致了松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并且会认为是妹妹夺走了父亲的爱,由此产生嫉妒情绪。
另一方面,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对于一个玩具或食物的获得,非独生子女会更多考虑到兄弟姐妹的需求,而不是占为己有,也会更加依赖彼此。这里我并不认为松子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她对于弟弟妹妹必然存在深厚的感情,但最后却不得不面对父亲和妹妹去世,弟弟将她拒之门外的冷漠,这对于松子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由此产生被抛弃的感受。
2. 人际交往
2.1 爱情
回顾松子的一生,可以发现她与男性的交往都遵循相同的一个模式。她易于相信他人,将其他男性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但很可悲的是几乎所有的男性都背叛了她,这是第二重期望和现实的落差。
2.2 友谊
松子和阿惠的友谊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与阿惠多年的友谊,但松子为了维系和男友的恋情选择拒绝阿惠的帮助,年老色衰后的她看到仍然精神焕发的阿惠,心中的尊严和骄傲致使她又一次拒绝了阿惠伸出的援手,扔掉了名片,这一举动也间接导致了其意外死亡。但是在松子的回忆中,却在责备阿惠放弃了她,显然是不合理的,也体现出了松子过于感性和敏感这一弱点。
3. 事业
上文提到松子将所爱的男性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其工作的动力全都源自对于维持这段亲密关系的渴望,因此遭受这些男性的辜负又直接导致松子选择放弃自己的事业,比如她因为岛津而选择成为美发师,最终又放弃这一职业;在龙洋一出狱却离他而去后开始自暴自弃均证实了这一点,事业上的失败又一次致使松子对自身产生强烈的挫败和无力感,可以说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松子在最后对于其悲惨一生的质问可以说相当经典:
田所,为什么你想非礼我,为什么你要把我赶出学校?
佐伯,为什么你不保护我?
彻也,为什么你不带我走?
冈野,为什么你要玩弄我?
赤木,为什么你不直接对我求爱?
绫乃姐,为什么你不幸福?
小野寺,为什么你要背叛我?
岛津,为什么你不等我?
阿惠,为什么你要放弃我?
阿洋,为什么你要丢下我离去?
爸妈,为什么你们不爱我?
纪夫,为什么你不原谅我?
久美,为什么你说死就死?
我会变成这样都是你们害的!
可以说她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始终只关注着消极的结果,并且认为导致自己一无所有的是来自他人的恶意。此处我想提及时间心理学中对于时间观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将个体的时间观分为六类:关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关注过去的积极时间观,关注当下的宿命主义时间观,关注当下的享乐主义时间观,关注未来的时间观以及超未来时间观。
每个人都被客观的过去所影响,人们相信过去发生了什么,比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更能影响他们当下的想法,感觉和行为。
松子很明显属于关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对于此类个体而言,过去就像个半空的杯子,他们容易焦虑,总是充满绝望,并且易于情绪失控,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文章末尾松子独自在公寓里尖叫)。
因此我认为松子的问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任意而为,目光短浅地建立人际关系可以简单概括的,她也并不是如此品行恶劣的女性。松子的一生一定是相当悲惨的,但这一系列悲剧的发生则是由环境和松子自身原因共同导致的,在感慨其不幸遭遇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深思,自己在生活中又要如何避开这些误区,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