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标:为爱朗读50本
第10本:《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书籍类型: 人生启蒙
朗读时间:2021年12月,朗读次数:15次,每次平均25分钟
朗读对象:女儿果果 年龄:9岁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启蒙老师,我希望自己能够胜任岗位。常常想我该如何灌输孩子一些基础人生知识,一直没有找不到合适的方式
像克里斯坦森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书非常好,但是不适合孩子。直到我偶然读到了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真的是太适合朗读给9到15岁的孩子听。
首先,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同时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还是初中生。因此,对孩子来说,很有代入感的。其次,文章所传递的人生思考和哲学,我非常认可。所以当我自己阅读完后,迫不及待的把这本书作为我和女儿的第十本朗读书目。
我们都希望孩子有深度思考的能力,但是我们平时是如何传递的呢?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你们都知道吧,看到苹果掉落他就想到了万有引力。但是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吗?
我想问一下大家,我们自己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反正在看本书之前我没有想过!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大概是牛顿在深入思考物理学问题时,苹果突然掉他头上。牛顿猛地回过神,结果了不起的想法就像闪电一样一闪而过。苹果突然掉下来时,当然是有某种想法灵光一现,但重要的是在那之后。
苹果应该是从三、四米的高度掉下来。牛顿开始思考,如果是从10米的高度掉下来会怎么样?20米呢,100米呢,200米呢高度逐渐增加,苹果也会遵循重力法则掉下来,但是高度继续增加一直到月球,苹果还会掉下来吗?只要重力还在发挥作用,那么自然会掉下来,但是,月球不是没有掉下来吗?
月球不会掉下来,是因为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和月球转动过程中向外飞出的力正好势均力敌,(并不是牛顿首先提出天体之间存在引力。早在开普勒的时候时代,人们就认为星星和太阳之间有引力,因此星星会遵循一定的轨迹运行。自由落体定律指出,物体没有支撑就会落下,这是在牛顿以前大家都知道的)
那么牛顿的发现到底是什么呢?它将作用于地球上的物体的重力和作用于天体之间的引力联系起来,思考证明这两种力性质相同。问题在于这两种力是怎样在牛顿的大脑中被联系起来的呢?
正如刚才所说,牛顿看到苹果掉落就开始思考掉落的高度,最后到达月球的情况。重力法则则原本涵盖的是地球上的物体,只要把掉落的物体原来的位置,设定到地面越来越远,一直到达月球,那么对于物体和地球的关系就不再是地面上的关系,而是天体与天体之间的关系。
后来牛顿开始计算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又计算了月球受到重力和地球的引力。长期苦心钻研,终于成功证明了万有引力。
牛顿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设想重力和引力性质相同。而在于他由此出发,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证明了设想,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没有最初的设想,也没也就没有后来的研究,因此他脑中闪过的想法也是相当了不起的。
我深切的感受到,即使是如此伟大的设想,也是从出乎意料的简单之处出发的。所以,很多理所当然的东西并不单纯,就算你认为已经完全明白了,一定要顺着原先的思路继续苦思冥想,就会遇到并不明白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不仅限于物理学!
关于苹果和牛顿的故事,用深入思考的方式来解读,孩子听完会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不指望一个故事就让孩子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但是我们需要用真实案例润物细无声!以上是关于思考这个点,本书关于人际关系、关于贫穷,关于人生价值、犯错误之后该怎么办等都有涉猎,我之后会逐一写读后感!
本书其他维度书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看待事物的角度
因为《朗读手册》手册这本书的指引,我爱上了给孩子朗读。具体见《朗读手册》教育的捷径01读后感 02读后感!你会说现在工作这么忙,那有时间朗读。没关系,但是,请你明白,即使最忙的人也会为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挤出时间。
宋代家颐的《教子语》开篇即云:“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为爱朗读,两者合二为一,这其中的美好,谁读谁知道!
一起为爱朗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