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听美国的一个电台,节目嘉宾是Caroline Paul,她曾经的职业是一名消防员,而她所在的城市洛杉矶的1500名消防员中,只有15人是女性。她也出过几本书,颇受好评,在电台中她聊的内容让我挺有收获的,所以在这里分享下。
要看路不要看墙
一名她的粉丝来信问:“身为女性,在人生中如何处理和害怕的关系?”Caroline的回答既有同理心又富有力量,并且是站在另一个我们并不多提及的视角。
首先,她认为,这个社会对于女性本身就存在一种刻板印象:女人就是会容易害怕。这样的刻板印象对女性群体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女性甚至不知道,它在无形中关闭了人生的一些可能性。所以Caroline在节目中表扬了这名来信的粉丝,她说:“能够认识到处理和害怕的关系,本身就是迈出了一大步。”
然后她回答,她并不觉得我们需要处理的是和害怕的关系,我们要处理的,是和勇气的关系。投注太多注意力在害怕上,反而会扩大我们的大脑对与害怕相关问题的关注。我觉得这个视角特别棒,正如现在大家不停的在讨论“焦虑”这样的话题,但也许反而让这个词汇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点情绪的波动,就自动和焦虑对号入座。如果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讨论勇气,在女性群体中减弱刻板印象的作用力,我们更倾向关注的,可能就是和“勇气”相关的积极点,要看路不要看墙。
小勇气的作用
在节目中,Caroline强调了一个词:microbravery,我暂且翻译成小勇气。小勇气指的是我们一定要在人生中害怕的小事情上一点点的去突破,然后再让这种勇气感扩大到更难的问题上。听到这里,我真的是猛点头,因为在《变得自信有没有那么难?》这篇文章里,我用的词是“积极体验”。相比之下,“小勇气”真是接地气又萌萌哒。
她一再强调的是,勇气和个人的许多能力一样都是需要学习的,实践就是最好的学习。比如,我们可以思考下,内心有哪些畏首畏尾的点,然后用一个小小的实践去突破它。我在网上看到西方有人就在博客里写今天的“小勇气”体验。他说在便利店里,隔壁的两位女性在聊一个他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也想加入分享下自己的观点,但他本身又是一个特别腼腆的人。于是在两次内心挣扎失败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并且成功的加入了对话中。这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了吗?并没有。这让他立马结交了两名朋友吗?其实也没有。但他认为这个小小的勇气感,让他体会了愉悦的聊天氛围,更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他证明了:我是一个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
这里一定要分享的是,Caroline尤其鼓励父母将小孩带到户外去有意识的训练这种小小的勇气感。因为她发现很多父母太强调“这不行,这危险,要小心”之类的危险观念了,这很容易让小孩子用畏缩的眼睛去看待外部世界。没有体验过,却只是从父母的教育中学会了恐惧和限制性思维。所以,她提倡多带孩子去户外,刻意的安排一些需要小勇气的挑战性练习,让她在摔倒中学习,让她在自我的认知中去体会勇气。
Caroline在Ted上还有一个演讲叫做“女孩的勇气”,感兴趣的姑娘们可以去搜。我相信,身为一名经历过无数生死画面的消防员,她对于勇气的锤炼,她对于生命的热忱,也许也会松动很多人内心深处拧紧的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