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立下flag,学习《唐诗三百首》的第27首诗,依然是韦应物的作品;依然是淡淡的,却情意深切,温暖感人;依然是平白如话,极有画面感,所以也依然非常好记忆,理解了诗意的同时,也就背下来了。
〖原文〗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
全椒:县名,即今安徽全椒县,唐朝时属于滁州。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白石:这是一个典故,源自《神仙传》:“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这里指山中道士修炼生活很艰苦。
瓢:干葫芦挖空,一分为二,用作盛酒或者盛水的器具。
风雨夕:风雨之夜。
〖意译〗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你。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去以后煮些清淡的饭菜。真想带着酒,远远地跑去看你,慰藉你的风雨之夜。可是,秋叶落满空山,哪里能找到你的踪迹呢?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5年或737年前后 - 792至793年前后),出生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
韦应物的作品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诗风,他最出名的是山水田园诗,诗风淡雅、自然、幽深,情感真挚细腻,常蕴含一种“高趣”。
韦应物的代表作有《滁州西涧》《寄李儋元锡》《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寄全椒山中道士》等等。
〖赏析〗
首联:“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开篇淡淡的,可是,在点明时间和地点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温情扑面而来,犹如春天的和风。天冷了,不由自主地就挂念起了遥远的你,恰似妈妈给远在他乡的儿子发微信:“天冷了,多穿些衣服。”
颔联:“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这是诗人对山中道士生活的一种猜想。道士的生活自然是艰苦而辛苦的,打柴烧饭自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最妙的地方是这个“煮白石”,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为饭食的清淡清苦,不过,我仔细地查了一番资料,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小洞天,又长了些见识。人啊,还是得多学习呀,学习带来乐趣。
“煮白石”借用了道家的典故,据《神仙传》记载,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修仙之人,他居住在白石山,经常煮白石子当作食物,因而被人们称为“白石先生”。传说这位白石先生寿命极长,到彭祖在世时,他就已经两千多岁了,但精神抖擞,可以日行三四百里,就像四十多岁的人。
诗人运用这个典故,我想,一方面是为了描绘道士艰苦、清苦的修炼生活,另一方面,用白石先生的“煮白石”来指代自己的朋友全椒山中道士的生活,也蕴含了对朋友的褒扬。当然,这个典故的运用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还为诗歌带来了一丝丝神秘色彩。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