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跟朋友聊天,朋友说工作生活没什么指望,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孩子有出息。我问,你就不想改变现状么?他看了我一眼说,都30多了,哪有那么容易!算了吧。听了这些话,我不做声了,作为一个咨询师,我知道改变他的认知是一件多么大工作量的一件事,如果他没有碰到什么重大的生活触动的话,你是无能为力的。
曾经遇到过一个领导,他在自己40岁的时候,辞了事业单位的处长工作,进入一个市场化的国企,开始了自己的销售工作,几年的时间混的风声水起,当我问到他为什么当时要辞职的时候,他说,我要是再不辞职,我害怕我再也没有闯出来的勇气。现在每次回想起这件事,除了钦佩他的勇气,也在感慨他的幸运,他成功的从被动生活的人人活成了主动选择的人。
什么是被动生活的人,其实在农业社会,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的,他们的主要生活就是生产粮食和生孩子,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创造财富以及延续人类基因。而主动选择的人,通常由社会精英组成。他们因为有了他人创造的社会财富,可以不进行生产活动,或者进行少量的生产活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思考哲学、艺术、组织、管理等事项上。他们拥有自由的意志,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决定自己的生活态度。(当然了,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超越自己的生存状态,拥有自由的选择、主动选择的能力)
这些被动生活的人,是柳宗元笔下,永州之野的捕蛇者。是白居易笔下,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是杜甫笔下,期待广厦千万间的寒士。更是兴百姓苦,王百姓苦中的百姓。而有自由选择权利的人,就是这些记录他们的人。
社会就是这样不公平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身也好,际遇也好,物质不发达的时候,能够选择自己命运的人,永远是少数人。
还好,时代发展到工业社会,继而发展到当下的科技社会,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了太多。越来越多的人,他们的物质条件已经达到了可以相对自由选择生活的程度,但却因为旧的习惯,在精神生活中依然停留在以前的层面,典型的表现为,对生活选择的不可控感,对情绪的无能为力,沿袭旧的框架而根本不知道框架的存在。典型的话语表现为,“工作哪有什么开心不开心的,还不是为了挣钱么!”“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孩子!”“除了刷朋友圈,我真的不知道每天空闲的时候,该干些什么”
一个问题总有三个以上的解决办法,只要确定是你想做的事,你身边一定有足够的资源。与其面对生活,陷入抱怨的自我催眠,不如打起精神,来看看身边有哪些主动选择的人吧,他们拥有一种年轻的心态,他们勇于挑战自我,乐于面对不确定性,就像80岁的日本登山家三浦雄一郎能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时尚爷爷王德顺49岁开始北漂,60岁为戏健身;当了6年家庭煮夫之后风光无限的大导演李安。当代的社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只在你一念之间。
生活中,选择自己的路的人,越来越多了,做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写明朝那些事的当年明月、做自己的彪悍一只猫、。。。,你愿意不愿意在这后面加上自己的名字呢?
想要一点一点的改变你的生活,就从当下做起,开始主动选择你的生活。
PS:我们一群小伙伴,今天去中街商业街卖唱了,还被警察赶,35岁的自己圆了一个18岁疯狂的梦,下次,你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