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蒋勋老师讲行为美学的时候,理解了踏实的含义。
从字面意思讲,踏实是两个部分组成,踏是动词,是脚踩在地上的行为感受,而实是一个形容词,就像一步一个脚印的那个实在干,我们每天说做人要踏实,其实离不开人与大地的这样最原始的关联。
我想古人在创造这个文字的时候,也是双脚踏在脚下厚实的大地上才有的感觉,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带给我们的问文字记忆,是与农业息息相关,而农业是最贴近生命成长的部分,比如“客舍青青柳色新”中柳树的色调其实就是每年春季时大地回暖,鹅黄色的柳芽探头探脑出来的一个样子;像“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初夏时节,还没有到蝉躁林愈静的盛夏时节,村子边的小荷塘里几头小荷伸出脑袋,探寻外面这个世界。也是因为有了土地,有了自然,有了万物这样的厚重感觉,才让我们中华文化的文脉显得那么厚重。
《军师联盟》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司马懿一言不合就把二儿子司马昭派往乡野,做了洛阳城郊区的种田人,这让司马昭很受伤,觉得自己堂堂马上挥戈的少将军,怎么在这乡野虚度光阴,而他不懂他爹司马懿的智慧,司马懿是怕司马昭的锐气,闪到一些拥护故主的大臣的眼睛,所以选择藏拙,当当时的魏国,是在曹操的屯田令也就是军屯开始后的不久,军人上马杀敌,下马割麦,是正常的事情,这样我们也就理解司马懿和诸葛亮军队抢收汉中的小麦了,不足为怪了。以此可见,你权力在大,所建设楼宇再高,依旧逃不过土地所给人们带来的基本供求——食物,所以我们踏实归根结底,是我们对大地,对土地的一种尊崇。
我们的社会从农业社会中走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抖掉了裤腿上的泥,慢慢的从乡野小径走上了柏油路,从广阔的田野中蛰身进入城市的大小楼宇,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内心会有惶惶的不安,城市的光亮遮住了星空的光辉,而我们在这样的霓虹中穿梭,也将来自土地的那种踏实感放在心中的那个不经常造访的角落。
因为从小在田野中摸爬滚打,与各样的植物打交道,才理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自然之趣,也理解“汗滴禾下土”这样一颗汗珠摔八瓣的感受,才知道没有劳动一份,怎么收获一份的道理,土地带给我的踏实和厚重感,我想可以伴随我一生。
当你在生活中疲惫时,请抬头看看头顶的星空,看看儿时一直关注的星空最亮的星是否还在,不要光顾着脚下的六便士,而忘记了有皓月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