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操作系统 认知更新 管理
在前几期《伯凡·日知录》里提到,一个好的管理者,是善于发现“看不见的操作系统”的。
对个人而言,什么是“看不见的操作系统”?是认知系统。“操作系统升级”近期反复出现在李笑来老师、罗胖和吴伯凡的观点中,而个人操作系统升级的背后,正是提升认知系统的过程。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换个思维解读,就是不同的认知系统,走出来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关于我:2010年本科毕业,经历了银行客户经理实习生、政府记者、企业编辑的职业切换后,2013年步入教育行业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在2016年重返校园攻读教育管理硕士。
1. 我的认知系统升级
从再次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我的第一条“只对自己可见”是这样的:我不是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回笼生”,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跨学科不思考的专业学习根本就对不起我丢掉工作实践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潜意识里,我把它当成完成职业跑道的平台。
然而,这与李笑来老师所说的“人的一生只有一种职业,那就是学生”并不冲突。
没有阅读、记录、思考的人是没有硬盘的,大多数人的操作系统从来不更新。坚信“眼见为实”这个古老的看法,带来的无疑是被动枯燥、没有选择权的人生。我所希望的,是敢于摆脱阻止前行的刻板印象,不断更新,创建自己的输入体系、输出体系、运行处理机制,创建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完成从过去意义的被动灌输型的学生,向主动升级认知体统的终身学习型学生的转型。
2. 我是如何进行认知系统升级的
给自己制造环境和压力
开学不久,我主动应聘,开始担任校外教师招考兼职讲师,仅仅一月的时间,我经历了从筛选、反复磨课到正式派往大学讲课和开讲座的过程。当时,研究生课程不算松,这件事逼得我不得不去研究高效利用时间的智慧、学习吸引学生注意力的ppt制作心机、阅读增添讲座趣味性的管理小案例,等等。好几个晚上接到培训机构的临时任务,赶材料通宵到半夜。就这样,我在学生和老师的角色下频繁切换,走过了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回想起来,那段咬牙坚持下来的时光,带给我的,是感受践行力和心智成长的快乐。但,这一切周围人都不理解,也许他们看到的只是那份微乎其微的收入。还是那句,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说到这里,我想起昨天读到《大学的使命》中的奥尔托加·加塞特,他是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奥尔托加一生经历复杂,从事过的职业不少于5种,从书中看出,他所从事过的这些职业不但没有产生冲突,反而因相互作用,摩擦出他敏锐的意识,成为理论界的伟人。在我理解看来,他就是20世纪西方形态的“斜杠青年”。他的斜杠模式是:教师+作家+出版商兼编辑+哲学家+政治家
我更加确信:多做一件事情,并不会把你累死。最后,你不但没有累死,反而更加锋锐了。在多重不同性质的实践冲击和磨练中,反而促成了认知系统的更新升级。
拜牛师 学大咖
寻师经典,取乎法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在选择你学习的思路和选择老师的时候,是否在这个行业里面是最牛的,他的老师又是谁。经过这样一层一层的追本溯源,来确保在知识的获取通道是来自这个行业里面最顶尖的那一拨人。
在逻辑推理方面,罗胖就是我的老师,通过定期关注罗胖的语音,复述他的罗辑思维音频节目,来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而在提升自我、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以及概念的刷新和操作系统的升级这一方面,李笑来无疑是一等一的大师,从最早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开始,再到将要阅读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在掌握说话的艺术方面,《奇葩说》是我认为比较好的选择,一道既有趣味性也兼顾成长的节目。正反方的辩词和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通常能让人脑洞大开,冲破刻板思维的束缚。
冥想
我的冥想三步骤 : 知识转移 + 头脑风暴 + 个性化方法论
知识转移:
我每天除了坚持听罗胖、吴伯凡、李笑来,关注新生大学和写作群以外,还安排自己阅读导师推荐的教育专业理论书籍。坦白说,这些理论书大部分比较枯燥。在每天暴走的路上,我都会特意花时间把大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尽可能地和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关联,形成脑中“行走中的教育”。
比如,还是《伯凡·日知录》的那期“看不见的操作系统中”提到,要保持对操作系统的敬畏,不可有想要直接操控系统的想法。
这让我想起近期做的一件事。我和几位研友在导师的带领下,一同下乡做中小学教育现状的个案调研。从调研的10多所学校的校长的反馈意见中发现,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学生难以管理,校长恨不得把他们抓进笼子里,接受统一安排。这难道不是校领导想要直接操控系统吗?校园管理有其本身的管理规律,而这个规律必须顺应教师学生和体制本身。校领导虽说是校园的管理者,但实际上只是顺应教育管理规律的执行者,他起的是引导和激励作用。教育管理要回归到教育本身,而非管理,单纯靠“管”是无用的。
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他把自己定义为社会生态学家,而不是管理学家。这是为什么呢?真正的管理不在于人的管理,而是由一个看不见的系统,看不见的力量,看不见的要素,它在暗中作用。作为管理者,要做的就是要顺应一种这样看不见的系统,看不见的力量,巧夺天工。领会到天算,再来做人算,从manager到executive。所以才有了开玩笑的说法:上帝是宇宙有限公司董事长,而耶稣是宇宙公司CEO。
校长亦如此。作为引领和激励者,需要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发现学校看不见的操作系统。它可能是校园文化沉淀,也可能是一套植根于校园本身的系统教学方法论。
这是我在学习认知过程中通过冥想得来的知识转移。
头脑风暴:
比如,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随手记录下几条延伸思考:坚持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我不创业,我为什么学?积累践行还讲究艺术?
又如,在观看《奇葩说》时的思考:如何让你的语言既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又不乏幽默感?
个性化方法论:
我对这个自创说法理解是,结合自身条件,通过思考总结出经验,转化为下一步践行的方法和计划。
比如,伯凡老师提到,堤防过度创新导致癌变这一观点。它带给我的影响和体会是:写作论文不跟风,不人云亦云。不是讨论最多的领域越值得研究,也无需专门找冷门话题钻空子,而是通过切切实实的观察和研究,选择符合社会本质需求的真问题,找到自己可以真正开口说话的领域,研究问题的实质。另外,穿衣不跟风,韩风再旺也不随波逐流,坚持适合自己的风格。
在我有意识更新认知系统后,我从“过去”转型到“现在”。
过去,我是个巨婴,我的心念一动,世界就得按照我的意愿来活动。我的强项是,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依旧采取错误的行动和方法。
现在,我没再去问该不该,而是在持续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将设计的目标分解为方法和行动。用罗胖的话观点来理解,成人的世界没有情绪,情绪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错事。
爱自己,就给自己升级。
今天,你给自己更新升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