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青年和壮年猝死的新闻比比皆是,但昨天多年同事猝死的消息还是让我迟迟无法接受。死亡已经悄悄袭击了我们身边人。
因为我是单亲妈妈,婚姻正式解体前就有了很多的未雨绸缪,开始触动到“死亡”一事是来自一个保险经纪人的一段谈话。
我父亲曾告诫我,人生当中一定要交往这三种职业的朋友:医生,律师和理财师。
医生朋友能提醒你对健康正确的认知和疾病预防概念,
律师朋友能让你更加从容面对社会并合理合规地应付各种事件发生,
理财师当然就是能帮到你投资理财的思维,做好充分的人生财务规划。
很多人都很抵触保险,但保险是理财中属于足球比赛后防的角色。当年我想要为自己年幼的孩子购买保险时,这位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先给了我一番“洗脑”,他问:“你有否想过,一旦你有什么事情发生,你孩子的保险还有谁能帮他续费?实际上家长才是孩子真正的保险,而真正需要购买保险的是家长本人。”他的一席话彻底改变了我对保险的偏见。除了为我做了合适的投保,他也成为了我很多保险方面的咨询师(凭着他这样负责任的工作精神,后在其他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中国各方面都和国际接轨,房产税遗产税以后会成为我们生活当中的紧密相关并无法回避的一部分,而保险产品确是能合理规避很多税收的,在此不多展开讨论。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里总是告诉孩子:父母会无条件支持你的;父母会尽力保护你的。而犹太人却是对孩子这样说的:“若有任何事情或意外发生,永远不要指望父母会来搭救你,一定要学会自我救助和自我成长。也许就是因为这个信念,当犹太民族在历史长河里遭遇数次灭绝人寰的杀戮后还如星星之火之势而燎原。所以平时我也跟孩子由浅入深地涉及到这方面的死亡教育。
我相信生死有轮回。我相信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件特定的事要完成,那就是他的目的。如果人们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他们的整个生命将会全然改观,对于个人的责任和道德也将了然于胸。如果人们丝毫不信这个这一世之后还有来世,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以短期利益而目标的社会,也不会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多加考虑。—《西藏生死书》
2010年南极一行出发前,因为当时没有太多的南极旅游攻略可以参考,长时间的飞机和西风带的船行,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我很认真地设想了很多“万一“后的事,其中一项就是”死亡“。我深思熟虑,得到诸位当事人首肯后,将孩子学习和思想成长托付给两位最智慧的一男一女朋友,就有点像西方人教父教母的意思;父母已年迈,所以孩子的生活起居皆由我小舅舅一家照顾(小舅舅大我不多);我所有的资产将由我父母监督管理直到孩子18岁。以上所有这些我均以白纸黑字保留下来,并留下我所有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同时还有我的几份保险单和给孩子的一封信(哈,很不幸它没有成为遗嘱哦)。
临走之前,我也向儿子交代了以上事项后拿着所有的保单跟孩子认认真真地进行了一次谈话:“你知道吗?妈妈是很爱你的。但是万一有一天,妈妈发生了什么事,你见不到我了,妈妈会用另一个方式来爱你—我会一直在天上看着你保护你,而且我们以后还会再见面的。但是在你长大之前你还是需要很多钱财来帮助你更好的成长,所以妈妈这些保单就足够你长到18岁了,后面的路就靠你自己了!”孩子看着我,吐了吐舌头。因为有之前的很多铺垫,所以他也没多说什么。
年初我父亲和年末好友的猝死,令我意识到当死亡直面我们的时候,却因我们对它了解匮乏而慌乱无章。当年荣格心脏病发作而濒临死亡之际,他感到自己好像浮在地球的表面上,逐渐要离开这个星球,他知道这生要过去了。虽然那时的感觉很痛苦,可是却赋予他一种全然的满足。荣格说,那时他觉得“不再有任何的渴求“,有一种很自由平和的心情,一种深刻的解脱。后来,发现自己又被拉回到人世时,他感受到一种难忍的压抑感,好像又要回到”小盒子“里。他才意识到人世间生活本来就是一间囚牢,人被人世的诸种力量紧紧地拽住。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是一体,死亡只是生命另一章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所有的宗教精神:人类是不朽。唯有舍弃,才能再生。
关于死亡轮回的了解,提供参考如下:
《死亡与轮回》腾讯视频纪录片
《前世今生》共两本,作者:Brain.L.Weis
《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
(照片为王剑作品,感谢小青提供文字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