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首先对“兴”字的读音产生疑惑。是xīng,还是xìng?
且看课下注释: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物感物抒怀之意。这与《唐诗鉴赏辞典》(572页)中的解释相近: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感物抒怀”与“抒发忧国之情和抑郁之感”的说法一样。这里的“兴”是动词。此种解释与《古代汉语词典》(1654页)读作xīng音的解释“兴起,产生”相近。
再看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一:前人评《秋兴》(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怀的?因秋托兴,一般理解为借助秋景寄托情怀。那么托兴当属动宾结构,“兴”应该属于名词。
最后看《教师教学用书》。它的解释: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感兴”的“兴”,是阴平还是四声?似乎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
综合以上内容看,以《古代汉语词典》中的的解释“兴起,产生”为基础,我们可以把“秋兴”解释为感物抒怀,也就是因秋寄托生发情感(因秋托兴),因秋有感,有所生发(因秋感兴)。因此,秋兴读为秋兴(xīng)。
虽然,此种读法依然是一家之言,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秋兴”的语意:借秋景寄托情怀。
秋景是夔州秋景。夔州就是今天的诗城重庆奉节。杜甫在前四句书写的是夔州的山水景象。山是巫山,水是长江水。巫山有色,江水有声。巫山的主色调是寒露亮白、云气灰白,但灰白色调中渲染着红色的枫林,于是衰飒中见富丽。萧瑟阴森的气象中有着劲健气息。接下来写巫峡的水和巫山的风云。江水滔天,让人们见其形,闻其声。诗人塑造的是水势,读者似闻水声。塞上风云则接天匝地,形势阔大。风吹云卷,风声也似响在耳畔。至此,色、形、声融为一体,塑造出一幅秋色浓烈、气势雄浑、声势浩大的峡江秋景图。
作者正是在这样的景物中寄托了家国情怀。“丛菊”抢入眼帘,思念故园的泪水打湿衣衫。杜甫诗中的菊花,寓意深刻。如:
叹庭前甘菊花 唐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这首诗写诗人看庭前甘菊花开得晚了,没赶上重阳佳节,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借以表达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愤慨。这是借菊寄慨。《秋兴八首》,是诗人借菊花两开寄寓思家之情。眼前的菊、故园的菊,碰撞的是一颗思念的心。
最后两句诗合在羁旅之愁和家国之忧上。耳畔传来的是裁剪衣服的刀尺声、紧迫急促的捣衣声,催生的是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愁苦之情和对家的思念、国的忧虑的沉郁之情。
当然,这是《秋兴八首》的第一首,以它为起,诗人还要继续书写夔州,遥望长安,抒发羁旅之愁,悲叹家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