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上半学期去了西餐酒吧兼职,初衷是想提高英语口语。刚开始,因为是新环境,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偶尔的一两句英文从自己嘴里发出,都会开心半天,喜欢每天遇到不同的外国人。
阳光撒下的酒吧里,弥漫着淡淡的酒味,傍晚时分,总有几分暧昧。
可是慢慢的,发现自己仍在点菜之间徘徊,根本听不懂外国人更多的话语,有时候不拿菜单,连菜都点不好,前期会觉得是自己单词量不够,后来又发现即使是很简单的组合语,也听不懂。在陆陆续续三四个月的工作里,英语口语没有提高,而我却越来越害怕那里的环境,害怕还是熟悉的客人,而我却无法与她/他交流,因为恐惧,我开始慌张,然后总是出错,最后,在11月的时候落荒而逃。
在西餐酒吧兼职的那段时间,最大的感受是你急切的想要去改变现状,然而却没有有效的通道,当时的想法就是一定要用一整段的时间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然后再去运用,没有知识基础,在工作过程中去练习,会因为急功近利而心浮气躁,破坏学习的状态,打击自信心。
于是就决定一心考研,找学校,考虑专业,买书,做规划。
大三下半学期,开始看书,但是期间有点三心二意,又参加了本专业的一个比赛,总之,没有很专心,坐在图书馆里,总是觉得很难受。
真正的准备是从七月份开始的,小心翼翼的开始。从担心自己坐不住,到一坐四五个小时;从害怕自己熬不住,到每天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坚持了整整五个月。开始慢慢的有点自信,甚至觉得有些东西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
然而从考完数学和专业课,到给爸妈打电话哭到说不出来话,可能就预感到自己可能真的跟研究生无缘了,抱着侥幸心理等待成绩,看到成绩后,彻底印证了心底的担心。
其实我根本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高考时就是这样,当时周围人都诧异了,可是就是那样的结果,当年在家人劝说下,选择了复读。如今,历史再次重演,果断选择工作,已沉没的成本就像一颗陨落的星星,那段时间对我来讲闪闪发光,可是别人都看不到了。
如果我未曾努力,结果如何都无怨;可是最可怕的是努力了,仍然差强人意。也许那条苦苦强求的路已到尽头,只是身在其中的人未知,总想用时光再来验证几次,才算甘心。
读研是为了什么呢?对我来讲,就是未知的跳板,既然没有了,那就用心在社会里寻找机会吧。
处在迷茫期,焦虑,恐惧,又带着一点点期待。有时候,会想二十几岁怕什么呢?有时候,会想什么都没做,都二十几岁了。那些哲思留给时间吧。
——by迷茫期的小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