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一直在学习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知识,于是关注了个体发展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在北大金融学教授徐远的公众号文章里,看到鼓励农村和小城市年轻人去大城市创业生存的观点,并强烈建议青年人带上孩子一起去大城市打拼,享受大城市提供的优越教育和公共资源。
这些关观点我部分的认可,然而昨天辅导孩子的一件小事深深刺痛我的敏感神经。
(一)父亲的偏见
昨天,已跨入自己毕业后第19年,是自己创业后第11年的第一天,没有神情紧张的忙忙碌碌,恍恍惚惚朝7晚9,日思夜想的赚钱。
吃完下午饭已经六点多,并没有向往常一样风风火火去上班,而是和孩子一起在阳台学习。尽管学习的内容和方向不同,但我们各得其乐,互不打扰。
以前听孩子抱怨作业多,任务重,觉得是孩子年龄偏小,个性慢热的原因,从来都用工作忙,赚钱累来搪塞所有的要求。
十点半,作业做完。把不会做的给孩子讲一遍,然后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唯独最后的语文背诵部分没有完成,问她为什么没有背诵,她嗓子压的和很低沉,从喉咙缝隙里挤出几个字:
"太多了,嗓子不舒服。"
看她像一个被人丢弃的哈巴狗,可怜兮兮的蜷缩在桌角。我翻开了语文书,认真把老师要求背诵的部分看了一遍,是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老师要求背诵2,3,5,6自然段。
我仔细对比了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着重写景,有很多漂亮的句子,确实值得背诵。至于第5,底6自然段,主要描写作者的进洞过程以及在洞里所经历的事情,多属于事件动作和细节描写。
看她朦胧的睡眼,我斗胆的把后两个自然段给她减负了,听我这样讲,孩子马上来了劲儿。毕竟,给她省下不少任务和时间。
马上十一点了,如果把四大段背诵完,肯定已经十二点多。事实上,每天下班九点多回来,她很少完成作业。大多都要拖到十二点左右,所以,孩子整天都是昏昏欲睡的。
对于睡眠不好的影响,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甚至极端的认为睡眠是生命质量和幸福的根基。因为个人一切有效的工作,甚至沟通的心情都有赖于一个美好的睡眠。
试想,孩子每天只睡七小时,还不保证中途有耽搁。小学生的正常睡眠至少要保证八小时以上,没有充足睡眠,就要陷入日复一日的低效学习和更低效结果的恶性循环中。
本来感冒了,声音沙哑的像堵了东西,让她喝了水才开始背诵。听她背诵的方法是有问题的,虽然是抑扬顿挫,但是停顿的节奏不对。而且,我能感觉到她是在利用语言的调子拖出习惯的语音。根本没有思考,也没有想象文字在传达什么内容。
又想,按照一般的学习过程,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孩子已背诵了至少几百篇的文章,为什么大多数文章他背诵后不久就忘了。尽管拥有这么多语言资料库,大多数学生见到作文就像躲怪物一样。
孩子也有读书的习惯,学校也非常重视读书兴趣的培养。每一本书读完,让她复述文章在说着什么,多半时候都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所以然。从他阅读手册的填写质量,也能看出读书的质量真的很差劲。
这是不正常的,于是我就引导她应该怎样背诵。在背诵景物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有画面感。每读出一个词语,头脑中应该有一个画面,”随着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
读出文字的时候,你头脑中浮现出一个溪流,两旁是高耸陡峭的山峰,河谷里有流水的淙淙声,抬眼望去,两山间距宽的地方水流慢,狭窄的地方水流湍急……我一边用手做出山势和水流高低起伏的动作。这些文字就像音符一样欢快的跳动,也像舞姿一样婉转妖娆。
“嗯,就像我平时唱歌一样,有悠长的调子,短促的调子,还有高音和低音。”
女儿眼里放着光,迫不及待的抢着说。
“对,你有这种画面感和其他感官的想象,背诵起来是不是轻松多了?”
女儿使劲的点点头,还很认真的说:
"爸爸,我发现语文其实也好有意思呀。"
听到这句话,我笑了,但是内心像压了一块重重的石头。孩子竟然是这样容易满足,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的观察孩子天真的笑,孩子的好奇心也从来没有这样被打开过。
于是我反思自己十年来在梦想的照耀下,追求所谓的成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金钱的召唤下,像苦行僧一样把全身注意力投注在创业和折腾上。
即便面对亲人无数次的指责,孩子无数次无助的眼神,也没有转移哪怕一点点的注意力。我的偏执竟然坚若磐石,从没有丝毫动摇,这种狂热的偏见已经演化为一种病态的认知偏差。
偏见的巨大冰川在和孩子安静相处的几小时里,突然消融了。过去的那些年,自己步履维艰的创业,从追求物质上的丰盈到实力的强大,再到影响力和名声的鼓噪。就好像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深不见底的坑洞。
竟然无视身边最需要关怀的声音,追求这么多,想法那么深远,竟然连孩子基本的愿望也无法满足。难道不是最大的失败吗?
查理芒格说,推动人类进步的不是贪婪而是妒忌。我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妒忌过别人,但是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谁又能逃脱这种塑造呢?
查理芒格同样认为错误的激励机制会引起偏见,造成可怕的后果甚至灾难。
“有人受过教育而道德高尚,然而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他可能会有意无意的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以便得到想要的东西,就像哪些为了得到高提成而不惜损害顾客利益的销售员。”
这样看来,我觉得自己也像一个在错误激励制度影响下,一直挣扎着追求自己所谓的高业绩,而一度罔顾家庭和孩子的真实需求。
我曾经坚信自己追求的一切都是充满正义感,高尚的,是责无旁贷的。我也为自己所谓的追求,冠以很多美好的名词,梦想,家庭,职责,生存。但愿我是正确的,哪样的话,我就不会在一霎那被孩子的举动所刺痛。
回想起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无名碑上的铭文: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若水三千,孩子的愿望很小,只取一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