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or工作
2017年研究生初试在今天就结束了。关于考研和就业这类问题,已经被谈论了很多,不同时期观点的偏向可能不一样。作为学长,今天我就来谈谈关于考研的一些思考。观点是个人的,仅供参靠。考研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及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有以下几个原因。
01时间成本
考研会占用你大学至少一年以上的时间,就算从大三暑假开始复习也要到大四的4月份结束复试,这个过程蛮磨人的,我见过的考研同学中有的甚至从大二就开始复习了,这整个的大学都奉献给考研了,估计也没有什么时间去锻炼自己其它方面的能力了。
要知道大学4年时光绝对是人生黄金的4年,你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知识体系的建立都在这重要的4年。而且本科的学习还是蛮自由的可以大量阅读书籍,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到了研究生那就不一样了,研究生2-3年是要给导师打工的。你可能一周7天都有随时待命,导师外面要是有项目你还得出差。
02机会成本
就目前这几年的研究生就业情况来看非常的不理想,有的公司写明了不招研究生,现在的用人单位也发现很多研究生在学校学的和本科生没多大能力差别,本科生能做的干嘛还有多花钱招研究生来呢。特别要强调的理工科女研究生的处境,更是直接受到歧视。女生读到研究生毕业也都差不多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带薪婚嫁,产假都是公司要负担的呀。企业不是慈善家,它们永远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就会减少扩员。
对于在大学认真积累4年的学生来说,他们早早的就计划好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的,毕业工作3年得到的提升远远超过很多研究生。一个稍微聪明些、勤快些的年轻人,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大致摸清楚行业规则,并且得到一个中小层管理的岗位,格局提升。
考研如果是因为躲避就业,那么3年后状况依然很难改变甚至更糟。因为十几年的象牙塔生活,是没有人去教会你赚钱方法和生存之道的,大学的老师都是在学校这样的体制内生活的,他们没有什么象牙塔外社会生存的经历,他们也没办法交给学生如何去面对冷酷的现实。
另外,现在导师也几乎不给学生介绍工作的,全都要靠自己。年轻的导师要忙着挣钱养家,大教授也忙着大项目。至于科研真的很少了。
03哪些人适合读研
对于那种对科研非常热爱,有很有天赋,并且有理想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人才的学生,还是应当鼓励去读研,甚至还有继续往上深造读博士,这样小众的人才在科研上能做出些成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有兴趣、有天赋)
还有一些读书读的比较早,年龄上有很大优势,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大学生,可以考虑读研究生,这部分学生很多以后很有可能被安排进体制内,那么学历这个时候就起很大作用了。(年龄有优势,家庭条件好,想进体制内)
很多学生觉得自己本科太差要去通过考研进名校(211以上学校),圆自己名校梦。还有很多学生说自己专业不好就业,要通过考研改变现状。总之就是只有考研才能改变命运。
其实这种思想是缺乏远见的,学习的根本在于你自己,你要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特长所在,不是一个名校的名字就能帮助你的。如果你能早早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为之付出努力。你会在成长的很快。而且现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学习的途径,资料有很多很多。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来学习。记住,知识靠自己积累。
最后告诉大家几个普遍存在的定律:
(1)10000小时定律: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格拉德韦尔一直致力于把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对古典音乐家、冰球运动员的统计调查改造成流畅、好懂的文字。在调查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他的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10年内。
(2)二八定律: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3)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