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的新面貌:世界村
1938年美国探险队在新几内亚西部内地大河谷发现了5万名土著,从此与世隔绝的人类社群成为历史绝响。异域其他族群一旦开通,经过几千年隔离才孕育、累积的文化歧异被爱之深责之切抹杀,如艺术、语言。现代世界文化歧异程度缩小,并且成为主流的习俗不是因此他们令人幸福,而是那些社会在经济与军事上的成就。世界文化一体的过程在回事,降低文化歧异也放是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付出的代价。
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因为农业、文字、国家、船只发展的差异,在古代技术与政治发展的速率以欧亚大陆最快,美洲慢得多,澳大利亚最慢。也有一些种族偏见的遗传理论。而作者要论证塑造文化特征发展的力量是地理。
公元前1万年采集狩猎,人口1000万 -- 农业发展,人口密集 -- 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传染病的演化 - 族群间的殖民或征服。欧洲人拥有恶毒的病媒、较先进的技术、以文字存储的资讯、政治组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其地理上的差异造成的,别的地方缺少适合驯化的动物与植物,并且新世界南北向为主轴,粮食作物传播不易。因此,我们在哪里居住决定了我们是什么人。
印欧语系扩张的故事
今日世界的语言地图反映了过去语言扩张机器的功绩。所有印欧语都有辨认得出的特征,显示它们彼此有密切的关系。有证据显示今日的印欧语是古代一个印欧语系扩张后的产物,语言的演化有两个方面:一是世代变化,一是空间分化。从时间上找到了公元前3300年到2000年间印欧母语,从空间上各种猜测来源于俄罗斯,尽管没有农业,但这个族群最早驯化了马,造就了其向东及向西的搞张。但草原文化无法搞张到西欧的森林地带,或者就是演变后的第二代草原文化。
原住民问题:族群冲突
英国殖民进入澳大利亚后进行的灭族屠杀不是特例,作者从生物、心理、伦理层面进行分析。生在空间论是其中一个原因。(书中提到各国研究机构争抢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人的尸体让人想到本书开头作者说到人类尽管是黑猩猩的同类,但对待黑猩猩可能就像未来更开化的外星人类会对待我们一样,可悲)。动机可能 是1. 占军事优势的族群图谋弱势族群的土地 2. 多元社会权力斗争 3. 意识形态和心理 4. 种族和宗教迫害。所有人类行为特征直接从动物前驱衍生出来的就是灭族屠杀。
对于灭族屠杀的态度:1. 第三者是漠然的 2. 幸存者是麻木的 3. 凶手中相信二元论的可能会骄傲;普遍伦理熏陶的可能也会麻木,参与者的子女也会愧疚,往往改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