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黄集镇康王村一直流传着一个《"朱吃康"的传说》故事。
据传,在康王村(现改为清涧村)康家与朱家两族相邻而居,朱家是大户,不知何时已绝户,朱家宅基地还在,占地面积达百亩,四周原有宽达三四米的护院河,宅基地高出四周很多,现地名"大恶庆",“大恶庆"四周为康氏一族数十户居住。
“大恶庆"这块地,因地势高,数年来至今只能种旱谷,在耕种中发现很多汉代砖瓦碎片,还发现一口汉代凹槽砖砌成的很深的古井,但至今无人考证。
今网查,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县级市)辛寨镇战高村村民中也一直流传着一个“朱(猪)吃康(糠)”的故事。
山东省禹城市战高村这个“朱吃康"故事得从明末清初朱氏、康氏来到战高村说起,朱氏家族成员较多,相传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后裔,因避战乱,不远千里,来到战高村居住。朱氏、康氏不知从何而来,无证可考,康氏家族人少,势单力薄,朱康两家对门相居,难免“勺子不碰锅沿”,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发生矛盾,先是谩骂打嘴仗,接下来就升级为“动架势”,经常打得不可开交。
“不是冤家不聚头”,两家的地还紧靠着,因为种地打畦背,朱氏说康氏侵吞了他家的地,康氏就说朱氏多占了他家的田。双方各说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是针尖对麦芒。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经常闹到村里管事的人那里去“打官司”,时间一长,村里管事的人也懒得再管他们两家这种事。因为双方经常发生争斗,村里管事的人早已厌倦了管他们两家的事,最后总是弄得不欢而散,不了了之。
朱家人多,康家人少,最后官司总是以康家占不着便宜而告终。于是,有个别村民就根据他们两家的情况,胡乱编排上了,说他们两家子不能在一块儿住,早晚康家会被朱家一族吃掉,本来就是朱(猪)吃康(糠)嘛?!!猪糠(朱康)天生相克,天意如此。天命谁也改变不了,这就是命。
这种话越传越凶,“谣言千遍成真理”。康氏一族还真信以为真。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氏一族依然是人丁兴旺,可康家老埋怨自家妇女不争气,男丁越来越少。“胳膊拧不过大腿”、“人不能和命抗争”,看样子真是命该如此。康氏一族思前想后,与其在这里被朱(猪)吃掉,还不如到其他地方闯一闯去寻找个活路。
康氏一族在深思熟虑之后,就变卖房产、田地,带着一家人闯了关东。这场被人们称之为“朱(猪)吃康(糠)”的闹剧,最后以朱氏一族全胜收场。
这两个"朱吃康"的故事我想不会是巧合吧,这两处朱、康两家是否同出一处呢?或者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辛集镇朱、康两族是从淮安市洪泽区(明清时属明皇祖藉安徽省凤阳府)外迁的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