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写作,从去年到现在,也坚持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我一直是自嗨式的写作,写心情,写书评,写故事,写感想,写育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从未想过有什么束缚。因为我深知自己在写作这条路上才刚刚起步,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很多,所以一开始我并不做要求,只是一味的写写写,甚至有时觉得能写出来就好。
也正是因为对自己没有要求,或者说要求很低,以至于写了这么久,进步却甚微。看到很多阅读量10+的文章,同样是中国汉字排列组合,人家排出来的文字就是能通过眼睛这个小窗口直抵你的心灵,给灵魂震撼一击,不得不在心底里佩服。
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这样说道,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真的是这样吗?我抱着学习的心态阅读完了这本100多页的红色小书,在作者的举例说明中我的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思了自己的写作问题。
一、结构
说到结构这一块,我的脑子里一直闪现的几个词是总分、总分总等,大都是上学时语文老师讲过的段式。现在忘记的也差不多了,一到写的时候基本都是信笔由缰,想到哪写到哪,实在没什么可写,就收尾。事实证明这样没有章法的码字,就像胡乱堆砌的砖头,即使勉强盖成一座小屋,也是凹凸不平,一点儿也不美观。
小红书里说,写作中最常用的六种结构包括:范畴结构、评价结构、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线性结构、因果结构。所有结构对观点的强调或侧重都很重要,某个观点或主题你写越多就会被认为越重要。
顺序也很重要,但是在不同情况下重要程度不同。顺序重要的几种结构包括: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线性结构和因果结构。在时间结构中,先讨论最早发生的事件,然后按照时间推进;在比较结构中,先谈最重要的观点;在线性结构中,按照顺序从第一项开始,以最后—项结束;在因果结构中,通常先确定并讨论原因,然后才是结果。
另外,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排列观点陈述的顺序并对其进行强调。在顺序方面,我们希望观点能逻辑性地展开,这通常指最重要的观点要最先被人看到。小红书里把这种顺序称之为“自上而下”写作方法,它是这样安排的:最重要、次重要、次重要、最不重要。写文的时候要避免使用最不重要、次重要、次重要、最重要这种“自下而上”的写作方法。
二、风格
记得之前看《中国好声音》节目时,有一位学员是导师那英的幕后配音人,她现场演唱的《征服》超级好,无论音调、音准、情感都是学员中的上上等,但是她并没有打动现场的导师为她转身。只有那英一个人流着感动的泪水为她转身,给她鼓励。因为所有的导师和观众都明白,她唱的就算再无可挑剔那也是那英的翻版,不具有她个人的特色。
大众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那英,不可能再有她的一席之地。还有那个叫什么莫愁的,也是《中国好声音》学员,有人说她唱的很好,也有人说她唱的像鬼一样,但是她却出名了。为什么?因为她有自己的特色,她一出场,大众就记住她了。
这就是风格的力量。当然,在写作上我是没有自己的风格的,起码现在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但纵观所有的知名作家似乎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不看作者名,阅读一段文字就知道这是谁的作品。记得有人评价雪小禅的文字,说阅读100字就知道这是雪小禅的文字。雪小禅本人也欣喜地认为这是对她文字最大的褒奖。
小红书里关于风格这一板块讲述了11个原则,作为还在起跑线上的码字者,我个人认为首要的事情是先把基础打牢,尽量斟字酌句,经得起推敲。关于这一点,小红书里也有介绍,比如学会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观点、通过拆分长句使文章更清晰、砍掉冗余语句、过多的限定和不需要的自指、变换句子长度和开头等等。
三、可读性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阅读一些公号大V的文章时,从眼睛到心灵,都是在享受一场文字盛宴。一开始是被他们的文字吸引,后来又被文章的配图和排版吸引,取关了一些公号,却唯独对他们一直保留,情有独钟。
这是因为他们的可读性在你的心里已经生根发芽,你舍不得取关。再看看我们自己的文章,从上到下仿佛一碗清汤挂面,好不好吃另说,连盛面的碗都是那么粗糙随意。怎么能吸引读者呢?
小红书里讲到四个方法提高可读性。首先是利用排版和设计,在文字周围增加更多空间,以增强可读性。第二是突出关键词和短语。作者可以在力图保留最能定义文章的较大因素的同时,利用小装饰来增加外观和可读性,比如粗体、斜体、破折号、项目编号、列举和阴影等。第三,用标题或提要拆分或归纳文章。最后,也是最体现写作能力的一点,就是回顾和修改文章。直到你的文章改到无可修改,否则不能说已经完成了。
说完了这三个方面,对着自己的文章,仔细看一看,是不是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呢?倘若一个个都去克服了,是不是就越写越好了呢?
肯定是的。
我是余小鱼,认真生活的小女子一枚,前路漫漫,但求落幕无悔。喜欢我,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