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一)苏泥麻青即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二)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三)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四)回青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五)浙料又称浙青,产于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元青花由于存世较少,加之人为炒作,成交纪录屡创新高。继元青花之后,明初永乐、宣德以及清“前三代”分别为青花的后两个高峰期。
我国古代青花瓷器底部的文字和图案款识种类繁多,主要藏品征集,甄选V信:Ying950467 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藏家可根据历代青花瓷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特点,来更准确地判断古瓷的年代和真伪。
纪年款: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款为主,纪年款又分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
吉言款: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主要有“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款识。
堂名款: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例如“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
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家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
纹饰款: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曲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
鉴赏青花瓷可“四看”
一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尤以进口青花钴料最具收藏价值。
二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但要注意颜色不应过于暗淡或过分鲜艳。
三看艺术水平。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收藏价值看高一线。
四看款识。青花款识中的书法、图案是鉴别瓷器年代和价值的重要参考之一,也反映出各个时期的工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