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读书的开始还是从本网络小说开始的。
小学四年级,和朋友兼发小y搭校车一起回家,正在车上犯困时,y从书包里面掏出来了本小说(现在还记得叫做《阳神》),一脸笑嘻嘻的给我说:这是我从同学那里借来的,记得开学还我。我一把抢过来打开直呼:晓得了,晓得了。
当时家里还没有WiFi,回家后我偷偷的在房间内看起来了。书中奇幻的光彩,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主角似儒家文士之风在我后来的人生生涯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角的风采在我心里留下了狠狠的一笔,我还记得那是一个书生,很喜欢读书,品格也很好,我甚是崇拜,当时的我还立志做一个像主角洪易一样的人。
后来嘛,逐渐看起来了书。不管是什么风格的书都有涉猎,从求着我妈給我买书到后来存了点钱自己去买书,陆陆续续买了自己存钱买了几千块钱的书,网络小说倒是没买,名著和通俗小说却是买了不少。
《品中国文人》《镜花缘》《傲慢与偏见》《马克吐温短片小说集》《我是猫》《围城》《洗澡》等等,我甚至还用学校午睡之前10分钟的时间在三个月内读完了《西游记》文言文版,现在想起来,那可了不得,用很长时间去慢慢阅读,真的在这个时代不好看到。
很多人更加喜欢那种更加有“作用”的书,不可否认,我也去看过。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在正常情况下,人离群而居且非良择,一个正常的人类社会是健康的,每个人各司其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们之间不可分离。所以,良好的沟通是会成为人们之间隔开的岛屿的桥梁。这个时候就需要去选择更加有“作用”的书去看,去帮助掌握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这就是这类书籍的重要性。
很久之前人们就讨论过,是“先生活后理想还是先理想后生活!”,其实在我看来都没有错,老子曾经说过:要从事物的两面性来看世界。先生活后理想,没有错。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是多重身份的持有者,一个男人,可能是某对老夫妇的儿子,可能是某个女人的丈夫,可能是孩子的妻子,可能是公司的职员,等等等。在生活面前,我们需要先去生活,我们有责任去守护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
先谈生活后谈理想,让不可及的理想甚至是空想高于一切,个人觉得缺失不可取的。光辉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它不能取代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能取代人们的衣食住行,但是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我们生活的道路上,总是要有一个事物为我们指示方向。理想高于生活,但又源于对生活的渴望。我觉得人们的理想都是有迹可寻的,大多都是人们从心里蹦出来的心猿,我们要去追逐它,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里。生活的际遇不同,又怎么能去要求一个山区孩子都有着一双双的名牌的鞋子,一件件漂亮的衣服,让一个上个年代的孩子能玩上网络设备。是不是本来就不现实的,对生活的渴望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