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跟着一帆带领到“三分之二”处时,我搜寻的那幅画面出现了,是那样的清晰。大概在我6岁左右经历的。爸爸患有风心病,记忆中他每晚都要服用“地高辛”,过量不行,每次半片,好像怕心脏在夜晚睡眠中骤停。你知道患病的爸爸用什么方法来唤玩耍中的女儿回家吗?
我的童年都是与楼前楼后的很多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会在平房与楼房间穿梭奔跑,玩各种游戏,什么“红灯绿灯小白灯”、什么“电报哒哒哒”、捉迷藏、打沙袋…每每都会在我最尽兴时会听到一个声音,当我听不到时会被小伙伴们提醒:“你爸又在叫你回家了!”是爸爸双手击掌的声音,他会在楼上拍出好大好大的巴掌声,我们的约定是,在巴掌响到三声后必须跑回家。
我每听到那个声音时,都会感觉很尴尬、很生气、很无助、还有一丝丝恐惧。尴尬是因为爸爸以这样的方式喊我会招来小伙伴们的嘲笑;生气一方面是因为没玩够,另一方面是感觉我是小猫小狗吗不被尊重;无助是因为不能不回,我家的事谁也改变不了什么,没有办法;恐惧来自于如果拍过几声还不回那回去可能要被打…
那时我的感觉是,不想被控制,我想玩儿多久就多久,就算让我回家也不该用这样的方式。当时的决定是只能服从,因为我不能不岀来玩儿,还无力改变现状。那我就会在玩儿时耳朵也不敢闲下来,怕听不到召唤我回家的巴掌声,不会尽兴的玩儿。
现在,让我想象最近一次有过像刚才记忆中儿时同样感受的时刻。说实话,这个“最近一次”也很遥远了,明显的发生都与老公关联的。 记得多年前一天,我要去逛商店,出门时老公对我说:“你得到几点能结束,我去接你。”“我也不知道。”“还能逛一天?四、五点还逛不完?”我越听越烦燥:“不用不用,你要去接我就不逛了,我不愿意被控制!”“你看你这人怎么这样?我好心去接你怕你回来打不到车,你还这个态度!”
今天在一帆说到她与爸爸的互动时产生的情绪后,这个场景一下跳了出来。现在想想,我是把“他要约好时间去接我”投射到“爸爸拍巴掌让我回家”,那是我不想被控制的情绪,这背后还有“我不被尊重、不自由、被限制,还有那一丝恐惧是如果我不按时出商场,或许会引来老公的抱怨…嘿嘿,对上了。我仔细的回想这种感受,多数发生在老公身上,与其他人还好。但我追求的“自由”一直存在,那哪里我都不喜欢被控制、被管理、被约束,就在前一次的EHE的活动中,还表达了我做一切事的前提是要“自由”。这一切,都与这6岁时的经历有关吧,因为当时的服从是违心的无奈,所以在长大后抗拒一切我逻辑后的“控制”。
现在想,我不会再去生气、烦躁,因为我找到了这个情绪的源头,我不会再把这样的关心和爱想为控制。我会平静的说:“谢谢你老公,不用来接我,那时候堵车,我会在高峰前回去,你放心吧!”
如果那个6岁的我正和现在的我一起坐在沙发上,我要对她说:“小冬妮,我看到你很为难、无助、无奈,因为你改变不了爸爸的态度和喊你回家的方式。本来你可以与爸爸说出可否换一个办法,但你知道爸爸身体不好,怕生气,脾气也不好,你不想惹他生气,凡事都是按他要求的做。你知道爸爸他是爱你的。让我来抱抱你吧,告诉我你是怎样做到又玩儿又能听到巴掌声,又那么快的跑回家?我理解你也相信你会处理的很好,也会永远陪在你身边,你不会再无助、不会再孤单,我永远都爱你并支持你!”
觉察:此刻念完后,我很感动,眼睛湿润了,有一种被理解、信任、温暖有依靠的感觉。那个6岁的小姑娘羞答答的笑了。
一帆最后的觉察我也有,我希望被认可,当感觉到对方不是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时,也会逼自己,觉得凡事都要靠自己,才会不受任何人控制和压迫。
我一直在被6岁的小女孩掌控着生活,还用6岁孩子的逻辑去诠释成人的世界,好可笑!真好,轻松了很多,我是凡事喜欢“挖根儿”的人,但我已学会不会再陷进去,而是会跳出来看自己,会带着自己努力像向日葵一样奔向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