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德拉谐谑地黑了斯大林和加里宁,顺带以配角的即视感一般地黑了康德和叔本华,
仿佛一个高级段子手无意义的玩笑,将歌剧改编成木偶剧的喜感没有带给我期望的震撼。
从嘲讽群体到以群体为主角,似乎是他塑造人物上虚无的转变。
我更喜欢特蕾莎的绝望,阿涅丝的不朽,塔米娜的变奏,而非阿兰的治愈。
我不知道他在变奏中追寻什么,然而庆祝无意义让我读到了他在暮年都没有解决自己的困惑。
读完之后我反复听起了马赛曲,没为什么,小说结束在童声合唱马赛曲的气氛中。
为这和斯大林还算精彩的桥段,我不禁想象昆德拉是否在收尾时哼着1812序曲?
延续《慢》的短小篇幅,人物苍白无力地散排在售票处的似有还无的长队里。
而他想要说的话,则成了卷曲的长队末节看不到尽头选择游离其外的似无还有的漫不经心的闲客。
于此我有些许不甘于无所适从的失落蔓延的忧伤。
可是,正如他曾说“女人无法抗拒呼唤她受了惊吓的灵魂的声音,男人无法抗拒灵魂专注于他声音的女人。”
我依然热衷于他,依然热爱这个六次偶然邂逅的他,依然沉迷于这个对于取舍极尽把玩却深谙早已注定别无选择的他。
我始终念念不忘的那一句“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对于与希特勒和解的辩护。
那么就该以昆德拉式的充满嘲讽的温情报以迟来的无言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