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想说爱你不容易

图片来自于网络

随着电子产品时代的飞速而至,国人似乎一夜之间被惊呆了,不仅惊奇于它的强大功能,更惊奇于它的魔力和诱惑,特别是智能手机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等领域之后,上至耄耋老人,下至懵懂幼童,对手机的依赖和迷恋程度前所未有,人人都像着了魔似的,到处都是“低头族”、“手指控”,于是不少有识之士惊呼:手机正在毁灭人类,再这样下去,大家都要玩完了!

下面我们就从“手机之惑”、“手机之害”、“手机之解”三个方面来全面解读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一、手机之惑

手机最初的功能,只是为了方便接打电话,是继寻呼机(BB机)之后人类科学技术的又一次大突破,所以手机也被称作移动电话。谁也想不到,短短几年之后智能手机惊爆问世,这一次科技大创新石破天惊,不光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思维,也直接改变了地球人的生活方式。

时至今日,手机强大的功能令人眼花缭乱,真真正正的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一块小小的屏幕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人与世界之间的窗户,购物、买票、旅行、聊天、交友、理财、打车、拍照、录音、阅读、查信息、订酒店、看视频、听音乐、打游戏、发微信、刷微博、叫外卖……,简直无所不能。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手机用户已高达13亿,每百人有95.5部手机,其中手机上网用户已突破11亿,而全球手机用户数将突破50亿,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只要具备正常思维能力的,几乎人人都在使用手机!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的“人造器官”,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不相信,你可以尝试着一天时间不摸手机试试!

2016年4月,重庆三峡学院团委与校学生会联合发起了一场特别的活动——21天无机行动。只要参加活动的学生坚持21天课堂上不玩手机,就算挑战成功。但该活动仅过一周,400名参与学生仅剩103名还在坚持挑战。

微博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坐在你的对面,你却在给我发邮件。”“以前玩手机,是为了把大家聚在一起,现在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一起玩手机。”有人甚至还总结了现代人的“出门4个字”——“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也算比较精辟了。不过以后光“伸手要”就行了,因为出门不需要再带钱包,手机支付会更加便捷!但前提是手机微信、支付宝或银联卡要有足够的钱,否则真的成“伸手要”了。

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在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用户早已超过了电脑上网用户,大家都成了“低头族”,成了手机的“奴隶”,于是手机的负面作用也不断显现出来。

而首当其冲受害的就是中小学生。

如今的孩子都比较娇贵,当父母的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这么好玩的手机怎能少了孩子。再说,父母每天玩着手机,不给孩子玩也不好意思吧!那么问题就来了,连大人都可以玩上瘾的手机,孩子能放得下吗?

针对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我认真地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结果发现,大致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放任家长主动给孩子配备智能手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不加限制,只要孩子不看黄色内容,不因为玩手机出问题,家长可以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第二种是被动在孩子的要求下配备智能手机,平时对孩子使用手机不加约束,等到发现问题或者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才开始管理,要么设定限制,要么没收手机,但作用不大,一旦遇到孩子软磨硬泡或者软抵硬抗,家长立即缴械投降。

第三种是主动管,就是家长也给孩子配备智能手机,但是严格限制使用时间,不在使用时间段不允许孩子接触手机,使用时间一到家长马上把手机收起来。还有的不给手机买流量,孩子的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连不上wifi不能上网。

第四种是强制管,坚决不给孩子买手机,孩子在家有事可以使用父母的手机,在学校有事可以使用老师的手机,压根儿就不给孩子玩手机的机会和空间,并且能够在空闲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或者陪孩子进行室外健康活动。

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做到第四种,效果定然十分明显,但事实上,大多数家长都是从第一种逐渐过渡到第四种,实实在在把四个阶段都经历了。

下面我们从家长的心理、孩子成长的过程以及习惯养成做一个简单梳理。

在孩子3岁之前,几乎所有父母都可能因为孩子会玩电子产品而兴奋不已。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宝宝会玩耍、有悟性,而别人家同龄的婴幼儿还处于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于是长舒一口气,感觉自己的孩子终于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这个时候不仅不会禁止,还会鼓励并教授孩子玩手机的一些方法技巧。

孩子3-6岁的时候,父母有点厌倦了孩子的哭闹,初为人父、为人母的激情和新鲜感一旦消退,便不想陪着孩子玩耍,说好听点叫没时间陪孩子,于是就放任甚至鼓励孩子玩手机,反正也没其他事情干。孩子玩高兴了就不致哭闹,最起码不会影响家长在群里抢红包吧。这个时候的孩子拿着比自己手掌还大的手机,已经宛如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能够排兵布阵,用几个豌豆射手就能横扫一群僵尸。

孩子6-12岁的时候,因为已经开始入学,涉及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所以开始有条件地对孩子玩手机实行管制。但孩子玩了几年手机,已经形成了习惯,依赖心理特重,一下子不玩心里痒痒,难于接受,于是就向父母提出要求:“学习这么辛苦,作业都做完了还不让玩会儿手机?”是啊,学习之余嘛,玩玩没问题。家长心一软就应允了。虽然网上报道有孩子玩手机玩的倾家荡产,或者出了什么事情,心里偶尔会有些担忧,但看到自家孩子这么乖巧听话,提着的心就又放下了。人这辈子最重要的不就是开心嘛!

孩子12-18岁的时候,开始尝试慢慢摆脱父母的掌控,敏感的家长会逐渐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他们发现孩子看到手机时眼里的光比屏幕还亮,同父母说话时快言快语,缺乏耐心,基本上就是敷衍应付,却情愿为手机上的游戏装备耐心地刷机十多个小时。这时候的家长终于意识到了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开始进行强制性管制。可惜已经晚了,讲道理铁定不起作用,吵闹打骂也无济于事,于是有的家长就此放弃,气的拿起自己的手机,刷刷朋友圈消愁解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事情都是从量变到质变,最后养成了习惯。孩子玩手机同样如此,只不过养成的是一个不良习惯,所以源头问题不解决,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去想办法挽回,已经来不及了。

现实生活中我也接到不少朋友求助,谈及孩子玩手机上瘾,家长多方施策效果不佳,许多人为此苦恼万分。

说实话,在这个问题上,说和做完全是两码事,网上有很多文章为家长支招,说的一套一套的,道理浅显易懂,貌似实用性很强,但真正执行起来却未必见效,你会发现孩子的痴迷程度和耐受能力远超自己想象,甚至强大到你所不能理解,几个回合下来,多数家长丢盔卸甲、缴械投降,有的僵持一段时间,家长与孩子剑拔弩张,成了生死冤家,当父母的想死的心都有!

所以手机这玩意儿魔性十足,一机在手,玩遍神州,远隔重洋分分钟都可以见面聊天,天涯海角上个网都可以追踪定位,可以说魔力无穷、魅力无限,一旦上手,大人孩子都难以割舍,放眼全国,玩手机的人群即将无缝隙覆盖。

难怪有人说,孩子离开亲妈可以,离了手机不行!

这话意味着什么?你懂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二、手机之害

一名在校学生,一旦痴迷手机,势必陷入万劫不复,因为那就是一个死局!作为一名头脑清醒、自制力极强的成年人,我不仅采访过不少喜欢玩手机的朋友、同事和中小学生,还亲自尝试过手机游戏和网上聊天,结论只有四个字“刺激、上瘾”。

当你一旦喜欢上一款游戏,你会感到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沉醉其中,我曾经亲眼见到开会时某些领导干部经常拿着手机玩游戏,并且是一些非常简单脑残的游戏,令人匪夷所思地是,他们居然能连玩几个小时而乐此不疲,可想而知未成年的孩子如何能摆脱网络游戏的魔爪!

一个有理智的中年人,一旦在网上遇到所谓的异性知己,便会感到新鲜刺激,聊起来没完没了,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一样期待、盼望,甚至昏头昏脑做出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傻事。媒体报道的因此而上当受骗之人几乎每天都有。处于青春发育期、叛逆期的学生,通过QQ、微信等社交工具认识一些貌似知冷知热之人,自然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天天聊个痛快,那还管什么学习成绩呢!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成年人照样把控不了手机!

所以为一名自控能力差、好奇、贪玩、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关键时期的中小学生配备智能手机,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给了他一剂精神鸦片,最终害人害己,让他颓废一生!

有人辩解说可以方便家长联系学生,那么我要问你,家长为什么要联系学生呢?走读的学生每天都回家,住校的学生有老师管着,周末也要回家,你联系学生干什么?是给他聊聊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能解决孩子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亦或是对学校的管理教育不放心?其实什么都不是,就是为自己找一个借口罢了。还有人说可以方便学生学习,比如查找资料、搜索信息等,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手机信息比老师教的还好吗?一个学生不看课本,依靠手机学习,你简直要逆天了!

下面我就告诉家长朋友学生玩手机的八大危害。

一是影响学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校就是一个教与学的场所。学生学习依靠的工具是课本,接受知识的途径是课堂,弄通弄懂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学生学习的主题。所以学生到校只需要带上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以及书本和学习用具,其他的都是多余,更不需要手机。一部手机就勾走了学生的魂儿,上课偷着玩,下课比着玩,当手机的吸引力超越课本的时候,不影响学习才怪!即使不敢在课堂上玩手机,脑子里恐怕一直充斥着手机的画面,游戏、聊天、追剧占据了学生的大脑,上课犹如梦游一般,左耳进右耳出还是好的,有的只怕左耳进都不进,昏头昏脑、厌学逃课成为常态,这样的状态就是一个字:“混”,说难听点就是混吃等死!

二是危害健康。当你不断惊叹于手机内存强大的时候,你的孩子也在享受着手机带来的愉悦,作为未成年人,他的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十分有限,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都有可能照单全收,一个黄色网页和链接就会使他好奇心动,一款游戏软件就会使他沉醉上瘾,微信、QQ聊天可能使他深陷虚无缥缈的情感之中不能自拔,追一部脑残的电视剧也会使他彻夜不眠……。

长此以往,一个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机能尚不健全的学生生活没有规律,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无精打采,其身心健康必定会饱受摧残。加上长时间的电波辐射,必然造成听觉视觉受损、记忆力减退、身体发育迟缓、失眠多梦、头晕头痛、免疫功能失调、记忆力和反应力、理解力明显下降等严重问题,轻者进行药物治疗,重者只能退学回家。

所以手机对未成年人的身体伤害是多方面的,比如长期低头玩游戏会伤害颈椎,长时间同一姿势握着手机会影响手指功能发育,大量的电磁辐射甚至会引发哮喘等多种疾病,特别是对孩子的视力影响尤为明显。有人经过测试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一个小孩子连续玩手机20分钟时间,平均每分钟要眨眼7.67次,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已经接近于近视数据状态。泪膜破裂时间正常值为15-45秒,少于10秒即为病态,而以上测试中孩子的这个数值为5.3秒。

三是不利成长。正处于花样年华的中小学生,需要一个绿色健康、没有污染、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环境,而移动互联网手机是一把双刃剑,是一个大染缸,稍不留神就能使一个纯真无邪的孩子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从而迷失自我、误入歧途。特别是黄色网站、黄色信息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成为精神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重毒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后果极其严重。

孩子长期迷恋手机,整天沉迷于网络虚幻世界,不愿与外界交往,不想同别人交流,会导致性格越来越孤僻、怪异,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还容易诱发自闭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个别学生受不健康内容的影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更有甚者违纪违法,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四是容易受骗。网上不良信息、垃圾信息泛滥成灾,诈骗短信满天飞,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期,好奇心强,识别能力差,不注重自我保护,在频繁跳出的黄色网页或接收的大量迷惑类信息诱惑之下,不仅容易产生一种不健康的阅读快感而沉溺其中,而且还会轻信于人,上当受骗,要么损失钱财,要么受到人身侵害,这方面的例子多了去了。而一旦受到欺骗,孩子纯洁的心灵受到沉重的打击,就有可能怀疑人生,厌倦人生,对前途失望,甚至一辈子都有心理阴影。

五是危及安全。智能手机属于贵重物品,学生使用的手机自然成为不法分子盗窃和抢劫的目标对象,而一旦手机被抢被盗,还会危及孩子自身生命安全。有的学生上下学路上低头玩手机,不注意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有的学生手机保管不善,在学校寝室或者参加课外活动时被盗,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的学习情绪;有的同学相互之间发短信、聊微信开玩笑过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影响团结。

还有个别学生利用朋友圈在校内校外建群立派,结交男女朋友,一旦产生纠纷,极易打群架,甚至纠集校外社会闲散人员到学校闹事,导致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屡有发生,成为危害校园安全的重大隐患。

如果上网搜索,你会发现因孩子玩手机引发的恶性事件真的不少,有因为看手机被家长、老师责罚,然后一言不合跳楼的;有正把脚搁上栏杆准备跳楼,被老师一把抱住的。还有一个14岁的女孩当街暴打母亲,别人拉都拉不开,只因为母亲把她的手机收缴了!手机导致的孩子和家长、老师之间的矛盾、战争,远比我们想象的惨烈!

2017年初,江西抚州临川二中发生了一起典型的手机惹祸引发的命案。高三学生雷某因课间玩手机被老师收走,班主任孙某要求通知其家长到校,引起雷某不满,于是在办公室趁人不备,持刀将班主任杀害。

六是滋长虚荣。现在很多孩子家庭条件优越,使用的智能手机高端大气上档次,带手机上学成为学生的一种装饰和身份象征,有的盲目炫耀、攀比,对家境一般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和阴影,有的回家闹着父母买高档手机,有的性格行为越来越自卑,有的幼小的心灵埋下仇富的种子,对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怀疑,在扭曲的世界观里自我挣扎,怨恨和报复心理不断滋长。部分学生手机消费居高不下,玩网络游戏、耗流量看视频挥金如土,相互之间不比学习比消费,不比成绩比排场,不比品德比虚荣,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016年媒体曾经报道,一个十岁男孩居然偷偷从家里拿走1.4万元,花了7000多元买了iPhone5s手机及配件、路由器等,被家人发现后,孩子的解释只有一条,就是同学都有智能手机,而自己的手机不是智能的。

七是考试作弊。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令老师防不胜防,在学业成绩检测时,有的学生通过手机作弊成风,或是自己在网上百度查找答案,或是贿赂成绩好的同学给自己发答案,弄虚作假,欺骗老师,欺骗家长,自欺欺人,不仅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败坏了学风考风,影响极其恶劣。这样的学生平时不思进取,即使善于伪装,但关键时刻就会真相大白,到最后自然升学无望,只能落个害人害己的下场。

八是亲情疏远。孩子痴迷手机,平时在学校家长可能不太清楚,但到了家里还是“手机控”,甚至难得和父母说几句话,家长不可能视而不见。负责任的家长可能会要求孩子控制使用手机,不负责的家长也许玩手机比孩子还上瘾,一家子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手机屏幕上,何谈亲情?有些家长平时工作繁忙,即使有点空闲时间还要忙于应酬,单纯性依靠手机对孩子实行遥控管理,岂不知孩子对付家长的招数一点也不含糊,不仅把你糊弄的晕头转向,让你心甘情愿为他的手机交费充值,还会让你形成一种自己孩子勤奋学习、老实听话的虚假印象。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段视频,很短,但令人心碎不已。一个10多岁的孩子躺在地上,已经没有了呼吸。旁边孩子的父亲嚎啕大哭,上气不接下气,双手还在毫无意识地摸着、拍着孩子的身体,根本无法接受孩子就这样走了。因为刚刚父子俩还在吵架呢!儿子总在玩着手机,父亲一怒之下,将手机扔下楼,孩子紧跟着随手机从楼上飞跃而下……

当面对面的教育被无线电波所取代的时候,家庭教育已经名存实亡。减少了与孩子之间的当面交流,没有了与老师之间的直接沟通,家庭教育由实变虚,由近变远,由直接变间接,由具体变抽象,最终导致的就是家庭教育严重缺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越来越疏远,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成了一句空话。

可以说,手机之害遗患无穷,手机之祸罄竹难书。

但是,对于家长来说,我们没有办法让孩子彻底远离手机,更没有办法要求互联网上没有游戏,没有色情,没有虚拟,没有陌生人的社交,那么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打赢这场“手机战”,用实际行动保卫家庭,保卫孩子,保卫未来,成为摆在每一个家长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三、手机之解

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对生产力的解放和现代人类的生活,在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方便。存在即是合理,智能手机的高速普及很好地说明了人们对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强烈需求。相信不远的将来,比手机更为先进的电子科技产品还会出现,更新换代速度之快,必定超出我们的预料。据媒体报道,从手机未来的发展来看,手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3C融合”(计算机、通信产品、消费电子产品)与“3网融合”(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由此看来,手机真的会成为我们身上的“人造器官”了。

知乎上有人这样说道,智能手机就是让聪明的人更聪明,让愚蠢的人更愚蠢。简而言之就是让不会逆向思考的人轻易陷入事事易得的彀中。

仔细想来,此话还真有点道理,高新科技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正像核能一样,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技术带来了便捷,但便捷并不意味着自由,人应该掌控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所掌控。

话说回来,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怎么我们就不明白呢?或者说控制不了自己呢?

俗话说,好奇心害死猫。对高科技电子产品的魅力,我们成年人貌似真的抵挡不住,所以不要盲目地责怪孩子!孩子的好奇心丝毫不比我们差,甚至还要胜出几分。

所以话说穿了,孩子玩手机的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身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家长自身做起。

请每个家长在抱怨孩子迷恋手机的时候先反思一下,孩子难道一出生就是这样吗?这一切难道不是父母的潜移默化和纵容娇惯所造成的吗?小时候孩子一哭一闹,父母顺手就把自己的手机扔给他,孩子放学以后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拿着父母的手机玩一会儿游戏(可能确实比课堂好玩多了)。恐怕这辈子你最后悔的事,就是早早地给孩子买了智能手机!

所以这杯苦酒就是家长自己酿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大家也不必大惊小怪。有时间的话你不妨上网搜一下,学生玩手机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对待这个难题,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欠发达国家手机尚未普及,我们暂且不表。

据说英国对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管理最为严格,甚至已经采取立法的手段进行管理,如果学校未能遏制课堂上学生利用手机发短信、接听电话或者上网,学校将被教育督察部门记载并问责。

美国、法国、德国管理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是通过严格的校规对学生进行刚性约束,即使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女儿玛利亚,也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机。在德国,如果老师发现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手机将被没收,并且无论是第几次违规,都需要家长亲自到学校领取,家长如不来领取,一直到学生毕业后才能由本人领取。法国的中小学每个班都设有类似超市存包柜的手机存放格,学生在课前自觉把手机关机,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存放格内。

韩国的学校也都设有“手机寄存处”,学生进入教室之前必须把手机放下,放学之后自己再取走;日本的学校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但学校成立了若干形形色色地课外活动小组,比如跳高、跳远、跳骑马舞等,让孩子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效果十分明显。

当然,国外的一些做法我们不可能照抄照搬,况且还需要全社会以及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左右不了,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的家长应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确实考虑了很久,也做了很多调查研究,总体上认为,做好以下四点,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应该能够迎刃而解。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首先,如果可能,要让孩子尽量晚地接触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特别是3岁之前的孩子,千万不要给他玩电子产品,模型玩具也不行,因为屏幕对孩子眼睛的刺激非常大,如果不想让孩子视力早早下降,就一定不要让他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一个毛孩子对电子产品只有吸引力,没有抵抗力。千万不要谈什么智力培养,那不叫智力培养,叫恶习培养,还不如教孩子认几个字、数几个数来的实在。

其次,要尽量把手机等电子产品放到孩子找不到、够不着的地方,就是尽可能减少孩子接触这些东西的机会,并告诉他这是爸爸妈妈用来工作的,不是用来玩的,在第一时间降低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孩子好奇心重,你不让他拿手机,他会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好玩的东西上。等到孩子上学了,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因为最起码他已经具备一点自制能力了。

二是家长以身作则。所有家庭成员坚决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如果成年人连这点自制力都没有,对孩子谈教育就是扯淡。让手机淡出孩子的视线,代之以读书、学习和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是解决孩子痴迷手机的不二法宝。当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有效转移的时候,你会感到你的小家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欢声笑语。

当然,如果家长真的做不到,那只有陪着孩子万劫不复了!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家长确实有工作需要通过手机处理,也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倘若实在回避不了,要真诚地告诉孩子你是在处理工作,一旦处理完毕立马放下手机。有的家长工作或者生活压力较大,想通过手机娱乐放松一下,一定要选择在孩子休息以后的时间。

有的家长喜欢玩手机游戏,有的家长喜欢刷微信微博,还有的喜欢追泡沫剧,标标准准的“手机控”,但是我要告诉你,只要孩子在身边,绝对不能玩手机。如果真的控制不住,你可以躲在一个孩子听不见、看不到的地方,单独一个人玩(你也真忍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自己沦为手机的奴隶也就罢了,可别影响孩子一辈子。曾经见到一些脑残的家长,居然向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机的各种游戏功能,我也是醉了。

还有的父母在孩子淘气、不吃饭或者不听话的时候,会把玩手机作为交换条件。这个习惯非常不好,可以说滋长了孩子的“嚣张”气焰,当他想玩手机时,就会故意哭闹、撒泼、不吃饭,与你讨价还价,长此以往,这样的恶劣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这也是考验父母家教能力的关键。

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家长,一定是自己孩子的导师和榜样,手机于他而言绝对无足轻重;一个整天端着手机的家长,你错过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童年,也许是他的一生!

三是参加户外活动。有些家长会说,孩子从小没管好,现在已经玩手机上瘾了,那怎么办?我告诉你,不要急于求成,我们可以慢慢帮孩子戒掉。

首先,要尝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买一些生动有趣的图书,带着孩子一起读故事,或者经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帮助孩子多交朋友,多接触新鲜事物,逐渐培养他的各种爱好和兴趣,降低孩子玩手机的兴趣。

其次,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分享快乐。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上逐渐转移到书本上,是我们家长唯一的目的。有的家长说孩子不愿读书,对家里的书一点都不感兴趣,我想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真的没有孩子喜欢的书,你就带着孩子到新华书店可劲儿买,只要孩子喜欢;再一个就是家长不爱学习,一个不读书的家长怎好意思要求孩子读书呢?只有父母爱阅读,爱分享,严格自律,孩子才会耳濡目染,慢慢地喜欢读书,喜欢学习。

四是严格限制管理。首先,若非必要,尽量不要给孩子配备手机。学生的书包里应该是课本、书籍、作业本、文具,唯独不能有手机。手机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把抵御诱惑的希望转嫁到孩子身上,是家长不负责任的具体体现,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出路。不要以为孩子没有手机会失去联系,长大的孩子都记得回家的路。

其次,如果孩子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依赖,甚至离开手机生不如死,那就要严格限制使用,但不能一下子“断奶”,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禁果效应”。意思就是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越能激起人们的窥探欲。一味用“围堵”的方式反对或者禁止,只会让孩子对手机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家长防不胜防。

正确的方法是循序渐进,与孩子约法三章,做到“三个控制”:

(1)控制时间

允许孩子做完作业或者做完家务以后适当玩一会儿手机,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如果是学龄前儿童,玩手机时间一次10分钟就够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不至于患上手机依赖症,相对容易管理一些,只要满足他的好奇心就行了;对于上学以后的孩子,可以根据他的习惯和要求,每天给他20分钟的玩手机时间,有助于缓解紧张学习的压力;对于高度依赖症的“手机控”,必须提前和孩子沟通交流,达成一致协议,先学习再玩手机,否则一切免谈!待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家长要说话算数,给孩子30分钟的玩手机时间,不能超时,时间一到立即收起。这样的习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对手机的迷恋程度一定会大大降低。

(2)控制内容

手机信息量庞大,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绝对不能让一个没有免疫力的孩子照单全收,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玩手机的内容。最好的办法就是单独留一个手机,关闭上网功能,下载一些适合小孩子观看的动画片、儿童电影、视频,以及儿歌、健康向上的音乐等,也可以下载一些简单的启智游戏。如果孩子一定要上网,家长必须严格要求并监督他的浏览内容,教育孩子远离色情,远离网络游戏,看一些能增长知识和才干、具备正能量的东西,即使玩游戏也要冲着锻炼智力、锻炼反应能力去玩。

(3)控制场所

在什么场所玩手机不仅是一个习惯问题,还是一个素质问题,相信大家都遇到过吃饭、旅途等场所有些人不顾及旁人的感受,肆无忌惮地玩着手机自我陶醉的场景,你是不是感到很糟心、很恶心!所以绝对不可以把自己孩子培养成没有公共道德之人,吃饭时、睡觉前、等车时、行走时、旅途中,以及与人交谈时,都尽量不要让孩子玩手机,不能让他养成以玩手机来打发时光的不良习惯。要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从身心发育、学习成绩、精神状态、前途命运等方面进行正反对比,让孩子深刻认识到玩手机的危害性,从而不断提高自制力和行动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渐从“手机控”的迷雾中走出来。

另外,还要引导孩子把手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而不是娱乐工具,要潜移默化地让他知道,手机功能虽然很多,但适用于不同阶层、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人群,作为学生来讲,不能利用手机玩游戏、娱乐交友,要发挥它的正能量,把它作为良师益友,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真正使高科技电子产品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用手机是一种实用技能,玩手机是一种行为习惯,家长如果不想为孩子玩手机上瘾而大伤脑筋,就应该从孩子小时候抓起,从自己本身做起,把良好的行为习惯深深地植入到孩子的血脉中,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努力铲除滋生各种不良习惯的土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