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在投资股票这件事上,是那些时刻关注股价变动,每天从开盘到收盘目不转睛盯着K线图看的人更快乐,还是那些每年只是偶尔看一两次收盘价的人更快乐呢?
说得更专业一点,你觉得是做一名短期投机客更快乐还是一名长期投资者更快乐呢?要讲清楚这个道理,不需要借助复杂的心理学的理论和工具,只需纯粹从数学的角度来阐释即可。
我的叔叔和婶婶,退休在家好几年,他们儿子出于孝顺,帮他们打发无聊时光,各给了两位老人10万块钱炒股。为了打消父母对亏损的顾虑,儿子事先给二老打过预防针“爸、妈,要是赚了就当给您二老贴补家用,赔了就算我的,您二位千万别有心理负担。”
二老的日常表现可谓天壤之别,我那位叔叔坐功极好,每天从早上9:30开盘坐到下午3:00收盘,三天两头频繁操作,美其名曰“高抛低吸,赚个买菜钱。”而我那位婶婶,每天要忙着买菜做饭照顾老头子,平时从来不看账户的变动,常年就抱着那一只开户时买的股票。去年一年下来,婶婶账户市值多了2万,叔叔只赚了1千。
过年亲戚聚会,叔叔拿婶婶开玩笑说,“我那么努力,居然没赚到钱,你什么都不管反而赚得稳稳当当,真是傻人有傻福。”旁人听了都是哈哈大笑,还觉得我叔叔的话有道理。我当时也乐了,心想要是他们知道一点概率统计知识,想法就不会那么天真了。
假设:一个人投资组合获得的报酬率可望比国库券高15%,本年误差率(error rat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波动性)是10%。这表示100个样本路径中,可望有约68个落在15%超额报酬率加减10%的范围内,也就是5%到25%间。这也表示有95个样本路径会落在–5%到35%之间。
补充知识:在实际应用上,常考虑一组数据具有近似于正态分布的概率分布。若其假设正确,则约68.3%数值分布在距离平均值有1个标准差之内的范围,约95.4%数值分布在距离平均值有2个标准差之内的范围,以及约99.7%数值分布在距离平均值有3个标准差之内的范围。称为“68-95-99.7法则”或“经验法则”。
根据上述正态曲线,区间在(μ-σ,μ+σ)内的面积为68.27%,这里的期望值μ=15%,标准偏差希格玛σ=10%。那如果想要赚钱,就要使得正态曲线分布于大于0的区间,因为μ-1.5σ=0即刚好亏钱的临界点,根据在区间(μ-1.5σ,μ+1.5σ)内的面积约为86%*。又知正态分布图是对称图形,即亏钱概率=(100%-86%)/2=7%,反之,赚钱概率的1-7%=93%。
(*说明:此处86%的数值可以用Excel计算,NORMSDIST(1.5)的值减去NORMSDIST(-1.5),结果为0.866386)
报酬率为15%,波动性(或者不确定性)为每年10%,换算之后,任何一年赚钱的概率为93%。但是从比较窄的时间尺度来看,任何一秒赚到钱的概率只有50.02%,如下表所示:
在非常窄的时间尺度内,赚赔概率几乎相抵。人在情绪煎熬下,一有损失,屏幕一旦跳出绿字,他便心痛不已。赚钱的时候,他觉得身心愉快,但是快乐的程度比不上赔钱时痛苦的程度。
假设一天观察4个小时,每天他会有240*50.17%=120分钟心情愉快,240-120=120分钟不愉快。一年中,一半时间快乐,一半时间心痛。
假设一个月才去看投资组合的表现。由于有67%的月份赚钱,所以快乐的次数则有12*67%=8次,一年只心痛12-8=4次。
如果每年只看投资组合的表现一次,那么在余生20年的时间内,他将体验到20*93%=19次惊喜,只有一次不愉快!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的叔叔和婶婶在股海征战的表现大相径庭了吧。一位因为关注的频率低,受杂讯影响就少,于是不良情绪就少,从而做出错误决策可能性就低,所以心态自然就好。一位追求短期利益,稍有风吹草动就追涨杀跌,频繁地操作自然带来误判,于是亏钱和赚钱基本打成平手。
由此,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
太密切注意短期的人反倒容易投资失利,他们由于体验到一连串的痛苦,情绪上筋疲力尽。
不管人们怎么说,他们体验到的痛苦,没有办法被感受到的愉悦抵消,那会造成情绪上的赤字。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损失规避。指的是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于是,更容易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如果你想快乐投资,就从今天起做一名长期投资的践行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