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真是决定上层建筑。
愚人节前一天晚上,有朋友微信发来“给我发3.88元钱红包用一哈,明天还你,谢谢。”我不假思索,就把红包发出去了,谁会图你3.88元呢不是?后来知道这是愚人节玩笑。
虽说是玩笑,但总觉得,这小小的欺骗是可爱、又联络感情的,于是我选了一些人,主要是曾经聊过的、自认为感情还是不错的人,群发了此条恶作剧。
结果出乎意外,那些在校或是刚工作的同学,大都谨慎的发来疑问,或是担心盗号,或是要听声音再发红包。对比看,笔者本人是不假思索把红包发出去的,笔者发出消息后,也有很多人(亲友或已经上班的同学)是不假思索把红包发给我的,因此那些同学对待钱的审慎让我一度怀疑自己与他们关系的坚固程度。
当然,这也是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状态导致的。实际上,当下网络化的社交弱化了“同学”、“朋友”的社交属性——你不必使用传统的方式去维护关系,甚至你都不必去维护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社交关系。但这些“传统关系”如果只在网络上维护的话,其结果就是,看似“感情还不错”的人,与你的关系其实很弱。
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是钱。(笔者今年6月毕业,但已经在外工作4个多月,而同学大都是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如果靠实习或者打零工的方式,学生的收入来源还是少得可怜。而那些早早上班的同学其收入要坚实的多,所以做法和我一样,直接二话不说就把红包发来了,甚至还有多发的现象(超过3.88元)。对这些人而言,时间更重要、关系更重要,能花3.88元帮朋友一个忙,这是成本极低的事情。
同样是朋友,在同样的年纪,但做法完全不一样,而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眼界。我并不想表达谁的眼界的高谁的眼界低,我唯一想说的是,眼界的差别直接导致了行为的差别。而影响眼界的东西有很多,钱就是其中一种。
钱太重要了,直接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好比说你月入4k,那么你可能要租很远的房子,每天在通勤上就得花掉一两个小时。你不会想到,这一两个小时的日积月累,浪费的就是钱。如果你月入8k,在公司隔壁租一个2k 的房子,那么每天多出来的时间以来可以提升幸福感,比如做些健身、读书之类的事情,也可以提升自己,为下次跳槽做准备。
如何比别人多赚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