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名楼中,滕王阁虽是梁思成先生根据收藏家手中的宋画作为底本设计,黄鹤楼系按照清代同治年间楼式重建,二者虽还保留原名,但已由最初的全木质结构变成了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当不属于古建,况且已不在原址。
相比较而言,岳阳楼虽也经1983年的落架大修,但毕竟是原址原貌,属纯木结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部依靠榫卯,盔顶式楼顶由层叠相称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这种结构在古建史极为罕见。
缘于此,我一直非常想去岳阳楼看看。休年假,从张家界回来,在长沙转车,无意中看到岳阳毗邻长沙,当即决定在计划中列入岳阳行程。
洞庭湖周围,西常德,南益阳,北荆州,东岳阳,这是在火车上听一个益阳人讲的。我对洞庭湖没有地理概念,只有文学概念,一直将洞庭湖和岳阳楼连在一起。
刚刚结束每天四万多步的张家界三日半游,去岳阳楼就似休闲。虽然早晨起大早从张家界乘火车,但心情蛮好,在车上美美得睡了一觉。
到长沙后,原打算先将行李寄存在预订酒店的前台,正好已有收拾出来的同房型房间,就将行李直接放在房间,只拿了一个手机,出门直接再回长沙站。
为了赶时间,在楼下的超市,顺便买了点方便食品,上火车的时候,在站台遇到卖辣椒炒肉盖饭的。如果是普通盖饭,我决不会买。但是是辣椒炒肉,无论做得怎样,还是买了一份,急匆匆上火车。这算我在长沙吃的第一顿饭。
也许是真饿了,感觉站台上买的便当也超级好吃,湖南的辣椒真辣,吃得满头大汗,顺手把遮阳帽摘下来,挂在衣帽钩上。
很快,列车进岳阳站。岳阳站有多路公交车直达岳阳楼。
一路顺利,半票进景区。
岳阳楼何时得名岳阳楼?已经无准确记载。目前能查到的,是唐诗人贾至的一篇《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最早出现岳阳楼的明确表述,后来李白在遇赦后写出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岳阳楼更加名声大噪于四海。
不过在此之前,此楼已经一个军事重地逐步演变为游览胜景。主要得益于开元之治的名相张说,张曾遭贬至岳阳,在此地经常呼朋唤友,会集于此,赏景吟诗,尤其是其《送梁六自洞庭山》诗云: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水淼峰孤,别意怅然。被誉为七绝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代表作。岳阳楼也逐步声誉隆起,“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遗憾的是,张说的诗作一直称其为南楼。
当然,现在岳阳楼几乎妇孺皆知,是因为有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流芳百世。
当天,岳阳气温最高35度,火辣辣得太阳异常灼热,刺得人睁不开眼,我突然发觉,一路跟着我的帽子不见了(后来回忆,是落在火车上的衣帽钩上了)。
岳阳楼景区不大,但建筑众多,几乎每座建筑上都有匾额、题字、对联,几乎都是顶尖名家手笔,值得细细品赏,即使连旅游用品商店也是如此。至于《岳阳楼记》元素,更是举目皆是。比如景区大门的“巴陵胜状”、南北牌坊的南极潇湘/北通巫峡、两个角楼的气象万千/朝晖夕阴等等。
现在回想,在岳阳楼景区,当算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一瞥而过,大概和天气酷热有关,拍的几张少数照片,还是躲在树荫下拍的。
如果说在岳阳楼的最大收获,就是拍到了古色古香的岳阳楼职工食堂,和对鱼情有独钟的菜谱。联想到景区周围遍地的鱼馆,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要去品尝一下岳阳的鱼。
尽管游览行程草草,但也有两个小时。出景区时,大门外的“智能背记亭”已经排起长队,看模样,应该都是在校大学生。
来岳阳前,宾馆前台有个岳阳的小朋友告我,如果有时间,可以去附近的汴河街看看。其实,我去逛这道街,是奔着鱼馆而去的。
不得不说,汴河街虽然是商业街,但古色古香,洞庭文化浓郁。沿青石板路而行,两侧是客栈酒家茶社、戏台楼阁曲栏,均为青砖青瓦白墙,每家每户都是木质雕窗画栋飞檐,古朴典雅。有的商店外挂红灯笼,有的商店外挂长方形或三角形的旗子,上面写明店招,称得上人文士大夫气和市井烟火气相得益彰。
在此,买了一袋湖南干辣椒,顺便踩了踩吃鱼的点。
事先知道已有千年历史的岳阳文庙就在附近。所以没敢太耽搁时间,16点45分,赶到千年文庙,但工作人员说马上下班,不能再进,而且绝不通融,只好悻悻离开。
在庙前街,看到一家烧烤店,想起来《人生一串》节目曾推荐过岳阳烧烤。正好有些饿,便放弃了原本去吃鱼的打算。点了一把烤牛油,一盘臭干子,一瓶啤酒,独自美美,自斟自饮。
本来在海边居住的我,对洞庭落日,兴趣不大。但吃完饭,看时间尚早,就溜达到巴陵广场,后羿射龙处,去欣赏洞庭落日。
当日,晴空万里无云,不见晚霞与孤鹜齐飞,唯有洞庭湖水波光粼粼。落日下,偶有船舶驶过。随手拍了几张照片,起名渔舟唱晚,虽然不是渔舟。
日暮乡关何处是,且归去。
岳阳,下次一定再来,为了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