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复知常 图/来源网络
事情是这样子的,我老是听说阳明先生格竹子的事情,一直也没有去探究,本来想写一篇调侃阳明先生格竹子的文章的,后来一查,发现那时他才十八岁而已。
十八岁就开始思考格物的事情,我还是肃然起敬的。收起调侃的心思,删了原来调侃的词句,但行文总是缺少深入研究的,所以也不是专门写阳明先生的。
话说十八岁的守仁同志,深入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搬了一把太师椅,往家门前竹林旁一坐,我来格把竹子吧,听说格完想去平个天下都有可能,想想就好激动啊。
格了三天三夜,没格出个至来,愣是把自己格倒下来了,别说竹子这一个物的至了,估计连一坨屎都没格出来。
去他妈的蛋,老子再也不格了,朱熹他老人家骗我,他那帮徒子徒孙更是一派胡言。思来想去,觉得去年遇到的道士的养生术都比这个格物致知靠谱点。
至于阳明先生当时是怎么格的,用什么方法格的,虽然没有格出个所以然来,但中间还是格了些东西,这些思考估计都没有记录下来。其实对他以后的道路还是很有影响的。
我想格竹子其实也挺好玩的。探究一个事物极致的规律,还是需要勇气和方法的。比如说牛顿就格了把苹果,格出个万有引力定律来,虽然不是那么的正确,好歹也影响了很多人,比如读高中时候的你我。阳明先生格竹,其实影响也挺大的,虽然是次失败的体验,并不妨碍当初格的竹子哈。
年轻时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限的,即使是聪明如守仁同志,在这个年龄段,没有格出个至来很正常,还需生活的历练。
后来据说守仁同志还学过气功,大概是格物不成,找点别的方法看看是否行的通吧。阳明先生学了几年气功,觉得这个和养生比较符合,于是继续用格竹子的精神格了气功,总算格出一番道道来。
又过了几年,思想成熟了些,继续对大学重新思考,再次认识了格物,原来格物不需要坐在竹子前一样可以格它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于是格出了自己的阳明心法。
其实儒家人物凡是有成的,大都有一个过程,并且采取儒道结合的思路,在外、在官场要标榜自己是哪个派系的,回了家捧起老子一遍又一遍的读,体会那不一样的思想。
王阳明先生从年轻的时候格竹子,到自成一家,成为心学大成人物,还是用了很多苦功夫的。也花了数十年时间,可见要悟个道道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是需要磨炼、思考、总结得来的,是一个长期实践与悟相结合的过程。
后来号称曾剃头的曾国藩在率领湘军的过程中,也来了一次道德经悟道,结合前面几十年所学,豁然融汇贯通,成就一番惊天事业,看来果然英雄所行略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