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准备早起跑步,却在被窝里一次又一次按掉闹钟。
你是不是每次临到要交作业,才打开电脑匆匆开始。
你是不是常常懊恼自己的拖延,却在每次立志戒掉它时,没过几天又被缠的脱不了身,周而复始。
如果你也是拖延一族,并想要改变,希望下面的内容可以给你一些帮助。
拖延症是什么?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对于一些人来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激情,在肾上腺素刺激下以更短的时间高效漂亮的完成任务。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越接近截止期限,大脑便越混乱,且失去对作品精雕细琢的时间,最终只能草草完成任务,结果便不尽如人意。
拖延症对我们施以精神攻击,拖垮我们的行动力,让我们跟着它走,远离自己的目标。
而实际上,拖延背后有一种生理模式,是自我和感受之间的矛盾。
“自我”想要达成长期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攀登高峰,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感受”想要享受眼前的快乐,即短暂利益,而这种享受很容易就能获得。这时,我们需要在这两者中做出选择,一般来说“感受”更容易说服我们。
举个例子,你的“自我”想回家加班把未完成的任务做完,但回家后你的“感受”想要放松休息,于是你说服自己,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工作,于是把任务拖到了明天。
如何获得行动力?
要戒掉拖延症的理由很简单,获得高效行动力,掌控自己人生的节奏。在“自我”和“感受”的拉锯中,凭借意志力完成目标导向,拉着自己的感受上路。
要获得行动力也不难,充分了解理论背后的应对逻辑,就能有效调动。
简单来讲,我们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进行突破--启动和执行。
「启动」
很多拖延症,启动就是一个难题。万事开头难,解决了启动问题,拖延就解决了一半。有几个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启动难题。
321法则
任何一件你想做的事,就在心里跟自己倒数,321开始!
是不是简单到令人发指?
在看电视的你想要去洗碗,马上喊321站起来开始洗碗。
虽然简单,但却十分有效,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在你的感受来不及反应之前行动。只要我们开始思考,感受就开始拉扯我们去享受了,所以这个技巧的重点在于感受未酝酿到位时及时行动,使它不得不跟着行动走。而一旦我们开始行动,感受的阻碍作用就会被削弱。
“我们不该太在意自己的感受,而应该在意自己的目标,并直面现实。”
明天起床听到闹钟声,默念321法则开始吧!
捆绑策略
比如你决定每天读一小时书,今天不想读,要对自己说,现在不开始读,意味着未来每一天我都没办法坚持读书,会毁掉自己的所有阅读计划,自己就没办法获得成长,只能一辈子虚度时光,而我不愿意这样的情况发生。
把不立即做某事的代价考虑到,并给它累积到自己无法承受的程度,使自控力最终战胜“感受”。
“假如未来每天都跟着感觉走,我真的愿意吗?”
简化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要做的事太多不知从何开始而进行拖延,读书还是练字还是锻炼身体?有时候正是在这样的纠结中,我们寸步难行。
要改变,就要明确一点,“行动比选择更重要”。只要是有价值的事情,不要纠结其价值多少,直接去做,哪怕花两分钟读一首诗,也是在积累价值,比选择的拖延要强的多。有了这种意识,便不会纠结于选择。明白聚沙成塔,相信累积的力量。
“成功的人生,就是把无数或大或小的长期价值,累积而成的结果”
「执行」
获得启动力还不够,当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感到不适,感受的小人还是可以轻易把我们拉回享受。因此还需要有持续的行动力。
这时我们需要使“自我”和“感受”走在同一条路上,即在执行过程中让自己感动快乐和满足。
拆解任务
把大任务拆解为一个一个小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奖励自己的感受,使“感受”与“自我”统一起来。
快+早
想“自我”和“感受”始终走在同一方向,获得长期的行动力,就要提前思考,行成效率的正循环,不断推动自己执行力的提高。成果丰富了,才有坚持下来的动力。
「思维导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