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知识点,既有很高的重要性,又难被嚼透,如小学时代的乘法口诀,让多少小朋友们为之怅然;又如高中时代化学元素周期表——118种元素,7个周期,16个族,加上各个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其表示符号,不禁让每个经历过背诵元素周期表的学生都或多或少有过追随门捷列夫而去的冲动。
但是如果元素周期表是这样?
或者是这样?
那么元素周期表漫长枯燥的背诵过程,还会那么难熬吗?
爱迪学校澳洲高中10年级的化学课最近正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内容。老师们为学生讲解了门捷列夫最初发明的元素周期表和其中元素排列的原理,以及元素周期表后来的发展。但是困难在于,100多个抽象的元素对于学生们而言非常陌生,更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去寻找他们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位置的规律与原理。老师们希望他们能够1.更加熟悉元素周期表;2.至少记住前20号元素的位置;3.记忆主要元素的符号、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号等。于是,自制立体元素周期表的活动就应运而生。
学生们最初的设想简单的出于使作品美观,易于实现,并且将各个元素陈列出来。同学们对于材料的选择的想法天马行空,对于元素的陈列方式也别出心裁。试想如果你把一个个元素变成了在舞台上的糖豆,或者是五彩的千纸鹤,会不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在夹娃娃机中夹出一个元素,会不会让这个元素更加难忘?学生们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观察,复制元素周期表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重新加工,加深了对原本平面枯燥的表格和符号的印象。
在美观的基础上,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展示的过程中能加入更多的逻辑性与元素的排列规律——周期表上的元素很多却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需要学生们更加清楚的领会到元素周期表在表述给他们什么。元素的族、元素周期、元素的特性等可以从作品的设计中体现出来。在对元素周期表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元素的种类区分体现:用颜色区分、用乐高造型来区分,甚至让元素们坐进了摩天轮里不同的车厢!
更有出色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中,添加了自己对于每个元素,以及整个周期表排列方式的思考与领悟,无论是在平面或者立体,甚至于动态的作品。在一件立体元素周期表的作品中,学生在周期表的每个框内,亲手绘制了该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及运用——铝被用在可口可乐罐上,有些硬币是由镍铸成,磷可以用在火柴头上,人体骨骼含有钙...还有同学基于自己对于元素排列逻辑的理解,结合数学角度方面的知识,绘制出了自己的元素周期表,制作出动态的“元素周期转盘”,真正让知识点变为己有,领悟消化并且可以输出。
除了立体化学元素周期表活动以外,化学部还每年举办分子模型等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学科活动,激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设想作品时,主动去获取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也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