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蒙”卦给我带来的启示
文/燕赵北羽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是一种状态,即蒙昧,即人类出生之后,在短时间之内没有接受任何教育而单凭本能做反应的阶段。
童蒙,是说儿童阶段对于人世的认识方浅,这个时候,接受了或多或少的知识的儿童开始有了学习的欲望。从而就产生了主动或者被动的教与学。儿童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只有认清了自己的角色与处境,再设法寻求启蒙之道。这样才能成长。
易中的蒙应该是讲这样一种道理,摆明态度。收徒也并非是来者不拒的。首先,我不会主动去招学生来学习,而是学生会主动的来找我,我才会教他。其次,如果我发现哪个孩子值得教育,如果不教他的话,做为师长的本身感到说不过去或者说是一种遗憾。我也可能会主动的去教化他。不过,即便是这样,我也是有准则的或者说是底线的,即,如果我教他,他好好的学,我就会尽我所能的教育他。如果我教他,他不好好的学,经过我多次的感化,他还是不受教于我,那么,即便他是天才,我也要学会放手。
从公平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并非所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受教育而进入这个社会。对于这种人,我没有必要去感化他,让他在社会中经历,他会自己慢慢悟到这一点的。这并不是我的过错,因为我给了他受教的机会,只是他没有好好的把握罢了。如果我因为他一个人而去努力感化他,那么对于虚心求教于我的孩子来讲,我给予他们的就是一种不公平。在感化无果的情况下,放任其流于社会,也是我当老师的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罢了。
蒙以养正,圣功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到达一定的程度,会主动求教于师长。这就是人生初期的成长之象。师长必须抓住这一机会,而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教育。告诉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从而成为人类进化而非退化的一员!
国人的造字,真是一种美,我们看正,横平竖直,真是堂堂正正之正。再看歪,不,即否,不是正的,自然就是歪的。还有邪,牙齿与耳朵都长在一起了,成丑八怪了,自然也就是过度的歪了,邪!
圣功,这就是莫大的圣人之功呀!圣人可能并没有开国建都,没有富甲天下,但是他传递了一种教化人类的思想,这让社会有序可循,对比那此世俗中认可的大人物,按功劳而论,圣人只有过而不及也!
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国人都喜欢君子。君子是什么样子的?也许会有许多种不同的回答。读过此处的看官,可以闭目以思,你心目中的君子是怎么样的呢?
我国是一个讲儒教的国家,儒家以君子为理想人格的典型,凡是有此心志的人,即是君子。相形之下,有君子自然就有小人,小人是什么样的呢?对立面就是无此心志的人。所以说,君子就必须在年轻时就果断的培养自己的德行与操守,自而通达天下。
读易有点时间了,突然悟到君子也可以这样解释,那就是君子就是讲仁义的人。仁义两个字,每个人都会说,但是仁义的意思是什么,相信还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认为的仁义就是遵守自然规律。
易理讲阴阳之变而有化万物之德。仁字,我们看,古人会多有将单人只写成一竖的,单数为阳,二者,偶数为阴。义更是这样,点,单数,为阳,现代物理中代表自内而外,下面的那个部分,与易之爻,只是取二之一。现代物理之中代表自外而内。水浒传中宋江造反,更是挺有替天行道的大棋,道者为何,就是自然律。行道,就是用自然律来化人至和谐之道,所以,造反正是因为他们感到天下不公。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住,吝。
启发儿童开始认识这个社会,认识自然的规律。刚刚入道的儿童可能会不知所云或者不知何去何从,更或甚者,也许会反其道而行之。这个时候,适当的给予惩罚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须,让孩子有所惧。师长宣扬这种教化,对于孩子而言,是为了让他早日脱离桎梏的束缚。
桎梏,就是手铐脚镣之类的刑具,代指惩罚的工具或者手段。在这里,个人认为更倾向于心灵的束缚一方面的。即通过学习师长的教化,而让自己感觉到身心自由。桎梏就是本能对于我们的束缚,我们脱离这个束缚的方法,就是学习师长的教化。
但是师长的认识也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长成了。进而威胁到师长的权威性。开明的师长认可这种进步,但是过去那个年代,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师父的一种尴尬。桎梏,就是顽固不化的师长的约束,所以,放眼光长远来看,如果总感觉自己的知识是学生一辈子学不完的这种思想左右着自己,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即吝。
九二,包蒙,吉。
包,包容,容纳。这里讲师长要有足够的涵养与度量,给予求教的孩子错误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九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这才是启蒙最难之处。为何被困呢?是因为没有了师长。远离了开化的师长,启蒙之难。狼人的养成,似乎可以此理而论。教育之德,人兽之别,一句困蒙,顿解也!
呜呼,易经之美,大焉!
小子燕氏,浅学易,发狂吟于此。不耻为方家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