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糙糙尔!”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四,我一条也没做到啊。我希望我儿子怎么对我,我就应该做到怎样去对待我的父亲,这我没做到。比如我希望儿子孝敬我,但是我对父亲又有多孝敬呢?我希望我的下级怎么对我,我就应该怎样去对我的上级,这我没做到。比如我希望我的下级忠于我,但是我对自己的上级,或者对客户,又有没有做到不藏私心、不遗余力地尽忠呢?我希望我的弟弟怎么对我,我就应该怎样去对我的哥哥,这我没做到。我希望弟弟应该对我恭敬顺从,但我对兄长又有没有恭敬顺从呢?我希望我的朋友怎么对我,我就应该先怎样对待他,这我还是没做到。我希望朋友对我有信义,而我所施于他的,是不是件件都出于信义呢?
这些孝悌忠信,都是最平常的道理,叫作“庸德”。对这些平常的道理,要笃实践行,不能把它们当老生常谈的大道理,轻轻放过了。知道自己没有做到的,要勉力去做。而平时说话呢,要谨慎,要始终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尽。要言行相顾,言照顾行,不敢保证做到的,就不要说出来;行照顾言,凡是说过的,一定要做到。有如此君子风范,就是实在人。
对于言行相顾,一是自己的言要照顾自己的行,要言行一致。但是,言行要完全一致,无过不及,是做不到那么精确的。就像孔子说的“中庸不可能也”,要么是言过其实,要么是实过其言。那么,我能把握的就是宁愿少说一点,留有余地。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和人约会迟到了,预计迟到十分钟。这时候我们打电话说“马上到”,这就是忽悠。因为对方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每一分钟都在等。那你说“十分钟到”,诚实地把自己的预期说出来,似乎是言行一致吧?但是,一会儿交通还可能出状况,你如果过了十二分钟才到,那么后两分钟别人又焦急了。所以我一般会说“十五分钟到”,这样对方心里预期十五分钟,我还可以“提前”五分钟到了。但是多数人都会说“马上到”,或者“几分钟到”,说“十分钟到”的人都很少。这就是言行相顾的庸德庸言。
这些是小事,那到了大事呢?比如和客户洽谈。有的客户会问,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呀?标准回答是:“不能保证,可能什么成效也没有。”
因为确实可能什么成效也没有,说不定还有副作用。这就是实际情况。别人在这里能成功,您不一定,各有各的情况和运气。所以对公司的经营使命,我也确立了一句话叫“让企业少走弯路”,而不敢说“帮助企业成功”。成败各有各的命,只笃实做我们的事,“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言行相顾,就是名胜于实为耻,实胜于名为善。不怕被人低估,就怕被人高估。
不是用自己说自己的言去顾自己的行,而是用自己说别人的言去顾自己的行。道不远人,道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人人都懂。那什么时候最懂呢?就在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朱熹说:“道不远人,凡己之所以责人者,皆道之所当然也,故反之以自责而自修尔。”
通常我们对别人的要求都是很伟大、很光荣、很正确的,我们常常在一起数落他人的不是。
这时候我们批评的话都非常有价值,都是最正确的人生道理。这时你自己就要把这些话记下来,不是去要求别人,而是要求自己,自己照自己的话做。千万别抵赖,说他都没这么对我,我凭什么要这么对他?那是因为他的认识不如我,既然我已经认识到了,说出来了,我就要做到。
这就是张载说的“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所以道理我们都明白,但都是在说别人的时候明白。说别人的时候我们都是圣人,而自己呢,平常的德行,我们都没做到。因为知道自己行有不足,所以不敢不勉,言谈尽量谨慎,留有余地,别把话说满了。说什么话,要顾及自己有没有做到;做什么行为,要顾及自己之前说过的话。做到这一点,就是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