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视,各种广告随处可见。打开朋友圈,微商代购遍地开花。就连走在街头巷尾,一不留神手里就多了一张小传单。更别说现在知识付费的时代,文案写得好,吸引着那些想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们,购买线上线下各类学习课程。
什么时候,我们已经被这样的信息充斥着,分不清楚真假了。今天,让我们好好学习《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这本书,它将告诉我们一些真理。
损失性厌恶心理
什么是损失性厌恶心理呢?指的就是在人的行为学中,有一种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竭力避免损失的心理。人们往往只看到机会成本带来的收益,而恰恰忽略了沉没成本带来的损失。
我想获得更多收益
大家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这些类似的信息:集赞88个获得保温杯一只,转发朋友圈三天凭截图在开业当天所有菜品5折,扫二维码加好友可以免费拿银镯子……诸如此类这些毫不费力就可以获得的好处,让很多朋友兴致勃勃的照做不误。
因为这些事情做起来毫不费力,而又可以拿到东西,满足大家占便宜的心里。人都是有一点点小私心的,商家就抓住了人们的心理活动,想要获得利益的侥幸想法。
结果呢,我想很多朋友转发了消息后,还记得去兑换的人寥寥无几了吧。因为越是这种毫不费力的事情,忘记得也就越快!并且,花时间去兑换的不一定就真的就可以拿到,因为,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去兑换礼品的人提前好几个小时去排队,我只想说一句,真的是太闲了!有这功夫,还不如看两只股票挣得多呢!
不想蒙受损失
这更好理解了。吃了一顿火锅出来,发个朋友圈就可以拿一张50元的抵金券,下次使用,我就已经在计划下个还是下下个周末再来搓一顿了。某餐馆一元特价鱼,咱点了这条特价鱼,是不是还得再多点几个菜,反正鱼才一元钱。买三桶方便面➕1元可以换购一根火腿肠,正好方便面配火腿肠,美味无敌了。
全部都是因为,我已经消费了,这些都是额外得的,我不要的话,我就有损失了几个亿的感觉,捶胸顿足!
生活就是挖一个坑,造一个陷阱,等着傻乎乎的人往下跳。我们往往看到了即得的实物感,却不想承担蒙受损失的愧疚感。
看过了好多人的购买习惯,很少有人能够很理性的去买东西的。而在这些理性购物的人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秘密,那就是:
他们购买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发自内心真正需要的,买了以后可以带来满足感和安全感。
为什么这么说,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说:“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我购买这个东西,是我享受生活的权利,我接受这个东西带给我的便利,是我对待人生的义务。所以你会看到,理性购物的人他们很少囤货,用完了再买,而且只买适合自己的。
那我们怎样才能尽可能的做到理性购物呢?就是用完了再买,无论买的时候是什么价格。相信我,现在买就是最靠谱的,不去纠结要等什么活动,活动的时候你会买得更多!
本来你只是想买个盆,因为买个洗衣液送个盆,你多花了比买盆多的钱,哪怕家里已经有10瓶洗衣液了。本来你只想买本书,当当网100减40了,你凑了200元的书,因为凑不到100元,很可能要凑300元。本来只是想喝杯奶茶,买小蛋糕可以半价,正好嘴巴馋了肚子也饿了。
有人说,我有钱我不想这也限制那也不痛快,可以的,富不过三代。一个人对待小事情上的态度是无所谓的态度,那大事情也好不到哪里去,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行为模式。
以上,与君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