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有,欲以观其妙;常有,欲有观其徽。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感悟:

人有人道,畜有畜道。世间万物皆有道,生老病死、春夏秋冬,这样的规律就是道。道无形,物质有形。为人儿女、为人之妻、为人之母,身份不同道场不同、规律不同,所想所行也不同。道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正义的事、利他的事。道就是要做符合万物规律的事。不然你现在的一切都只是昙花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比如良好的规律作息被破坏就算事业、家庭双丰收,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健康还有可能是寿命。道就是先利人再利己,万万不能损人不利己更不能损人利已。

韩涵4/9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感悟:

为行善而行善则不是善

为更好去努力则不会好

为自由去自由则不是自由

一个事情注入太多的执念就会远离本体,越是抗拒跟新的家庭融入就会越发的停留在做女儿的家庭中,久而久之会让抗拒更加抗拒。那就去做,无目的、无标准、无好坏,顺其自然正常交流,交给时间,今天的一日践行感觉很轻松、很舒服。

凡事有高就有低,有合就有分,过分求合就会分,这件事情在事业上已经验证了,因为过分的求合,所以最后分崩离析。分分合合,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规律。规律就是道,应道而行!臣服

韩涵4.10


道德经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是名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也无为,则无不治。

感悟:

去做,不要刻意的去做,不要带有目的的去做。任何事情一旦要强求就必然会物极必反。为了臣服去臣服不愉悦、不轻松,不快乐。这种臣服就是手段就是方案。自己不愿意被方法,别人更不愿意被方法。怎么看自己是“做”还是“做者”,如果有情绪、急躁就是有目的的。如果轻松愉悦很享受的就是在做。做和做者都有结果,不同的是心境,是生命的维度。回顾今天做者的身份多于做。

有健康的身体,满足温饱,弱化自己的贪欲,才不会被激发出过度的欲望。感谢上天除此以外还有这么多的馈赠,爱我的老公,可爱的女儿,幸福的家庭,小有成绩的事业,那么多可爱的同修!

韩涵4.11

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感悟:

道是什么?又存在又不存在,但又是事事物物的根源。

“无我”服务一个更大的我。在事件中从“我”中走出来就能看到自己,看到别人,不会深陷其中。恐惧、担忧、焦虑、痛苦这些情绪不会对事件和当下的我带来任何好的帮助,停下来看看是什么让我产生这些,与不可避免的状态无条件合作。


道德经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感悟:

遇到事情不可急躁,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不爱不恨、不增不减、不喜不厌…一阴一阳皆为道。偏向哪一侧都会为此付出代价,天地的不仁爱就是一种包罗万象,圣人的不仁爱就是不偏颇任意一方。虚空却源源不断,再多的繁杂都不如简单的顺应“无为”,保持中立。愿黑夜白昼如期而至,愿生命皆可照见阳光雨露,愿悲欢如同无踪之燕,愿心中都有利他之念.

事件是中立的,不中立的是我的看法。

韩涵4.13

道德经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感悟:

万物的原始都是道,连绵不断、无穷无尽。

道说不清楚但是却有迹可循;顺道而为就会开启连绵不断,无穷无尽。

我们来到世间就是要带着无为去做,去践行、去认识自己,忘记自己,忘记自己觉悟与万物。

韩涵4.14


道德经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感悟:

不提“我”却处处都是“我”;天地、山河、星尘、雨露…。这世间越是最谦卑的越是最让人尊敬的。越是能够长存的都是“不自生”,就是那些不为自己而生的。

我们“人”却为了证明我来过各种争先恐后,各种为名利、图享乐。这就是人与圣人的区别,圣人谦退无争,我却争强好胜。总觉得时间不够,总觉得资源不够…总觉得还有很多很多不够。

“我”太大了,是因为心太小了。人生在世要知福、惜福才能升起感恩之心,感恩就去付出,去把身上的这些可用之处发挥出来回报家庭回报社会。

无我,服务一个更大的我!

韩涵4.17

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己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感悟:

老子用水描述了最上等的善,没有任何回报的付出,哪怕处于最恶劣的地方依旧如此,水处于最低的地方时不会自我卑怜,身处泥沼时也没有嫌弃,遇见坚硬的岩石时依旧自然流淌,这也是身为一个人应该有的人生态度,但是往往外在加身总觉得这不行那不好各种自我束缚和自以为是,太过于在意自己的世俗感受。生命本该开阔流淌却被自己过的狭隘计较,“我”不止是我,认识自己就是为了忘记自己,忘记自己才能觉悟与万物。

关于七善

居善处

身处何地就有何种心情,内心理所应当觉得这一切都是环境但又何尝不是内心呢。面对任何环境都要放下我,放下放下

心善渊

存有良善之心但是稍有不如意就会瓦解不愿意付出,有条件的去做,看心情的去做。良善是心的根本,不是我的需要。

与善仁

待人真诚但是友爱减半,看心情、看感觉、看对方,用认知去评判去批判。放心偏知偏见升起慈悲心

言善信

言行如一,说出来的事情就要承担去做。不能辜负别人的信任,做一个让别人值得信赖的人。

政善治

为政精于治理,经营企业经营家庭都要精于治理,而不是一味的偷懒或者躺赢。更不能因为企业经营,就理所应把在家庭层面忽略的情况合理化。反之也一样。

事善能

自己擅长的事情要第一时间站出来承担,勇于承担勇于付出。

动善时

在合适的时机行动,追寻道的规律

不争

不争当他人的希望,把他人的希望还给他人,让他人为自己的希望去付出。不去强求帮助对方做决定,这个决定和成败都由对方自己承担。

韩涵4.18


道德经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感悟:

“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这是人性的弱点。凡事不可太过不能被欲望冲昏头脑。不邀功、不骄躁、不自满就是道。

不要一味求赢,有赢就有输。我的赢可能是暂时的赢,我的赢可能是别人的输。说话做事都不可太满,不要上脑要走心。

做人不能锋芒毕露,要像水一样自然的流淌才能长久。

富贵名利都是身外之物,不能因此而狂妄自大,不然就会为此付出代价,要感恩、知足、谦让。

凡事要知进知退,不要总觉得自己做的多所以心生抱怨。完成功业,不自持,不据有,不是全身而退无所作为,是要不自我膨胀。

内心宁静才是长远之道。

韩涵4.19

道德经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感悟:

很多时候人会很疲劳但是这种疲劳并不是来自于劳作的辛苦,只是因为灵魂和肉体是不合一的,肉体是灵魂的工具,但是往往工具依然限制灵魂所以很多的疲劳可能就是常听到的“内耗”。我们来到世间就是修炼灵魂的,肉体是灵魂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的将灵魂的美好实践出来。

修的像婴儿般柔软没有攻击、没有伤害,人从生下来就是柔软的,越柔软可能性越大空间越大,越僵硬空间越小可能性越小。修的如婴儿般柔软是一种内心宁静柔顺的状态。

僵化、固执、不应变这些都是不柔软的表现。形体上的柔软和精神上的柔和可以合一就会拥有不争的优良品德。

身心越是干净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就会更深一个层面,我可以不主观么?我可以没有偏见么?这些瑕疵就是我身上有的,人不可能没有瑕疵,认识自己 忘记自己 觉悟与万物。

想好的心大家都有,但是对于外界的压力、威胁很多想在实践中就变质了。无为的本质不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好,还是遵循自然的规律去做。是不知不觉还是刻意求之。

良心在内,感官在外,外在的一切事物及感受能不能听到内在良心的呼唤,把良心的呼唤践行出来,还是妥协外在感官、外在诱惑、外在威胁。是内还是外全取决于能不能做到守静 守柔 守弱。

掌握全部的信息或者渠道是为私还是为公?

能不能控制的了自己不谋私利,不赚不该赚的钱,不做不该做的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让自己去做不带做者的去做!

韩涵4.20


道德经第十一章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室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用之。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感悟:

家是房子,这个房子可以大或小,可以各种装饰,房里是有形的,房子里面的空间是无形的,空间里的能量是无形的,家的幸福和温暖不取决于这个房子有多么温馨的风格,取决里这里面的空间是一种什么样的能量。真正在发挥作用的就是“无”,外在的有也是在无的基础上的投射或呈现。

车轮是空的不偏向、不限制,中心无物。而我的中心是以我为中心,以过往认知为中心,以个人感受为中心有偏见,有评判,有比较甚至有抱怨。

外观多么的漂亮或者材质多么的昂贵这些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它有多大的容量,它可以承载多大的体量。每个人都不一样如同每一片树叶,这个外在的不一样是“有”,而内在才是“无”,才是真正决定这个人的此生的根本。外在也是因为内在投射想要呈现的样子,有中有无。无决定着有,有又限制者无。

有钱但是怎么使用是由无所驱使着

有房但是空间能量如何是由无决定的

有事业但是成果如何是由无所限制

无是根本,有是呈现,人生到目前为止健康、家庭、事业、关系就是一种呈现。我看到自己的在事业上的有,是计较的,是不中立的,是有偏见的。世界的万象都是我的“无”所决定的,这一切无意外。

韩涵4.21

道德经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感悟:

五色要眼观,五音要耳听,五味要口尝,眼、耳、口这是每天、每时我们都能触及到的,如果在日常中就可以有意识的对这些加以节制,这就是修行。最好的修行就是实践,哪怕还没做到但是至少先从有意识的部分着手,让自己对当下的行为有认知有引导。

我吃饭很挑食,喜欢的就拼命吃,不喜欢的一点也不碰。所以经常吃一餐饱一天,甚至有时候忙起来经常一天不吃,已经习惯到完全不知道饿是什么感觉,这样的生活习惯导致身体确实经常力不从心,甚至吃饭的时候只要不喜欢的还会心生抱怨各种情绪,觉得为什么这么辛苦吃的东西就是这样的心中的傲慢之心也会升起,各种情绪抱怨也会接踵而来。这个情况从我老公不断的干预下已经好了非常多了,至少每餐尽可能按时吃,但是选择性的吃还是依然没有改变,为此,我们经常出去吃大餐,还赋予了各种头衔不吃好怎么会后好心情呢?人生奋斗的意义何在呢?我们心中的吃都已经上升到了人生意义。

贪是万恶的根源,贪吃、贪玩、贪名、贪利、贪图享乐…,贪不分大小只要贪心起,小则伤身大则伤命。老子教导我们吃饭是“为腹不为目”,这里的腹部是身体的部位,但是这个目不是别人这是“我”。就连吃饭这么小的事情老子都要不断的教导,就是希望我们可以在心中时刻种下这样的种子,时刻告诫自己凡事不可过度,过度就会被限制,就会被吞噬。身体本就是灵魂的居所,不要让这个居所限制住我们的灵魂。让今世的这幅皮囊可以更好的去修炼灵魂,把这些“贪”从每日的小事情中去拔除。才能避免犯下更大的错。

韩涵4.22

道德经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理解:

宠辱都会让内心惊慌,是因为我们把这些看的比身体重要,都比身体重要了那就要出事情了。宠爱得到了我们想着不惜一切代价去回报就是为下的。侮辱来了我们为此生气、懊恼这也是为下的。为什么有这些大患是因为有我们的这个身体,如果没有又何来大患呢。如果连自身都可以舍弃,那怎么可能会有大患呢。

如果能够把这种对自身的看重来看待天下那就可以交付天下,如果对自身的这种爱惜对待天下那就托付天下给他。

感悟:

我就是这种把一切看的都比自身重要,为了名誉成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奋斗这个就是一种置换,用身体健康去换取短暂成就。因为别人的言行经常气到怀疑人生,我把这些看的比自身要重的多,但是想想真的是不应该,如果没有身体那就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还要因为这些去生气呢,能有什么会比自身还要重要呢?都不爱惜自己了又何谈托付天下呢。

韩涵4.25

道德经第十四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看它却看不见,叫作“夷”。听它却听不到,叫作“希”。摸它却摸不到,叫作“微”。这三者不可推问,也无法加以探究,它是浑融一体的。

它高居为上也不显得特别光明闪耀,低处于下也不显得特别幽昧不清。它渺茫幽远无法描摹,最终回归到无形体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不见物体的象,叫作“惚恍”。

迎接它却看不见它的前头,跟随它却看不见它的最后。依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今天的具体事物。能够认识宇宙的起始,返本复初,就是符合自然之“道”的规律。

感悟:

道本来就说不清楚也讲不明白,看、听、说这种具象的存在里面有,但是你又看不见听不到说不出。道在上的时候不是光耀明亮的,对下也不是黑暗不好的,也没有具体的呈现更临摹不出来但是道又存在恍惚之间。

道的头找不到尾更找不到,但是道的存在又能决定着今天乃至将来的结果。现在所听、所见、所闻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要做的就是不违背自然的规律,遵循自然规律放下纷繁复杂的事物,对于外在的名利物质不被其所限制。

韩涵5.2

道德经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蔫若冬涉川。犹xi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宁,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译文:

古时候懂的“道”的人,微妙幽深而通达权变,令人难以识别。正因为难以识别,所以只好勉强来形容。他们小心谨慎,像冬天里踏冰过河。警惕疑惧,像随时提防周围攻击。庄重严肃,像是在做客。融合温暖,像冰雪消融。敦厚质朴,像未琢之璞玉。豁达空灵,像深山之幽谷。浑朴厚道,像江水之混浊。

谁能在混浊中安静下来,保持内心澄明?谁能在长久的安定中变动起来,渐渐前进?懂得“道”的人,不求圆满,正因为不求圆满,所以看似保守,却能不断取得成功。

感悟:懂“道”的人就懂得“微妙玄通”,就算模仿着老子所说的这样去做,不懂的也是假模假样故弄玄虚。看到的是现象,看不到的是心境,看到这些有形的现象去修炼无形的心境才是根本。修炼就是懂得道的规律。污浊的时候要做的就是安静下来,慢慢就会清了。在吵闹的时候不是指责、评判和制止,是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吵闹是外,心乱才是根本。当我自己安静下来的时候慢慢一切都会安静下来。凡事欲速则不达,慢慢来不刻意不强求,不求圆满就是圆满!放下自以为是让自己有空间听得到、看得见,做人不可太满,满了只会溢又怎么可能会接收到新的变化呢。

韩涵5.4

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妇芸芸,各复归其根,归静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使心灵处于极度的虚无,牢牢保持这种宁静。万物蓬勃生长,我由此观察到了循环往复的规律。

万物虽然纷纭繁杂。终究会各自返回根本。返回根本就叫作清净,这种清静就是回复生命之本。回复生命之本,就是把握了生命的永恒规律。把握了生命的永恒规律,就是明白了“道”的运作。不懂的恒常之道,轻举妄动就会引来凶险。

懂得了永恒之道,就能有所包容。有所包容就能公平公正。公平公正就能天下归顺。天下归顺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合于大道。合于大道就会永久存在,众生也没有危险。

感悟:

虚掉心中的盲目执念,保持心静平和。生命来自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那些所谓的过度追求都是妄作妄为我们深陷其害而不自知。世间万物都是公正的理应如此,当下我的经历不能理解但是站在人生或者站在更高的纬度全面展开的去看这一切都是有缘由的,很多时候的纠结和痛苦都是当下的不理解、不接纳,这只是人生的一个片段不要有太多的执念,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种下善的种子。老天是公正的,只有符合道和规律才能长久。

韩涵5.14

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让人民察觉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统治者,人民对他有所畏惧;更次一等的统治者,人民轻慢他,侮辱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对他不信任。

最好的统治者悠然自得,不会轻易地发号施令。事情办成了,百姓都说:“我们本来自己就是这样。”

感悟:

事情成功了是因为本就应该成功,并不是因为有我的参与才成功,邀功就没有功了。真正的强者并不是强大勇猛、人见人怕,而是能够找到道的规律让一切顺其自然,如果做不到顺其自然,那就要学着亲近她们走进她们,少说多做。

韩涵5.15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废弃了,才会提倡仁义。智慧出现了,才会产生诡诈。

家庭六亲不和,才提倡孝子慈父。国家陷于混乱,才会出现忠臣。

感悟:

事物的根本在于道,而不是不满意当下就反向求之,任何东西都是对立而存在的,越是反向求从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允许另外一面。我所追求的可能是对我最大的限制,我所讨厌的也可能恰恰就是我最需要的。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也不能被表象所限制。不提倡也不贬低,这是不是要采用中庸之道呢?如果都不喜不怒、内心毫无波澜是不是生命也失去了意义呢?这种起伏不就是生命的体验吗?不就是生活吗?无语、无奈、无话可说,在两个漩涡里不停的反转。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

杜绝圣贤的权威,抛弃所谓的智慧,人民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抛弃机巧和厚利,盗贼自然消失无踪。

这三者,所谓圣智、仁义、巧利,全是巧饰的东西,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正面指出,使人的认识有所归属:外表纯真内心质朴、取消私心减少欲望,杜绝学问没有忧患。

感悟:不停留于表面的方法和战术,要找到根本,根本就是外表纯真内心质朴。不强求好才会不畏惧坏,好和坏全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标榜的另一面就是在诋毁,所以没有标榜也就没有诋毁,没有强求也就不会抗拒。减少对外界的过度解读,探索根本之根本。溯本正源也是让我们去探寻根本。

第二十章唯之与阿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砘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谈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唯唯诺诺与大声呵斥相差多少?美好与丑恶相差多少?他人畏惧的,不可以不畏惧。自古以来皆如此,这种风气何时停止。

众人都喧闹喜乐,兴高采烈,就像享用丰盛的祭祀,就像春天里登高望远。唯独我内心恬淡而无动于衷,混混沌沌的样子,就像初生的婴儿不懂言笑。疲乏懒散,因不服从于潮流而显得无所归属。

众人都有充足的准备,唯独我却什么也不足。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呵,众人都似乎清醒明白,唯独我糊里糊涂。众人都是那么严肃苛刻,唯独我如此醇厚质朴。辽阔深广呀,像汪洋之大海。自由奔放呀,像高天之季风。众人皆有所作为,唯独我愚笨且鄙陋。我偏偏要显扬这一种特立独行,只重视用“道”来滋养自己。

感悟:

不因为别人写了我没写而内耗,不因为别人写的好我就要去求这个好,如果没有感悟为什么还要强迫自己去感悟。没有感悟也是一种感悟,顺利自然不违背内心也是遵循道的指引,所有的外在评价都只是那人的自我认识,所有的看法也只是自己的滤镜和演绎。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不求相同、不求不同,让自己在当下,静下来听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就会有答案。

韩涵5.25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大德的形态,与道一致。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没有固定的形体。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却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物;深啊远啊, 深远之中却有精气,这种精气是真实可信的。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废去,根据它才能认是万物的开始。我怎么会知道万物的开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此。

感悟:

不要去纠结什么是道,道摸不到看不到但是又存在外物之中,从今天回顾过往甚至是中华五千年来的规律这里面就有啦,做人不能不孝顺不然就不会有好下场,做人不可以损人利已这个迟早要付代价,我们身而为人就是要用这副皮囊去悟、去做。凡事要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和大脑决定我们要如何。心情不好就想发脾气,但是发完脾气心里也并不好受,心里其实有答案知道这样不好,但是被眼前的景象或者脑子里的以为给限制了,越是这种时候越是用心去观,致良知。

韩涵5.26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屈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才能充盈,破旧才能生新,少取才有收获,多取反而迷惑。因此圣人用折一原则作为太小事理的模式。不固执己见,才能看的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自我夸 耀才显得有功,不自高自大才才能保持长久;正因为不于人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争的过他。古时候所说的委屈才能保全等话,怎么能是空话呢!真正能全部得到它。

感悟:

减少欲望,每一份欲望都是一份牵绊。牵绊越多生命就越不通透,也很难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用时间的长度或者认知的维度去看待委屈,当下的这份委屈就不是委屈了,懂得弯曲才能伸直,这里就是空间,不然空间都没有又怎么可能装的下其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165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03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295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89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39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42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49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97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00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40评论 2 31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2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64评论 3 31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55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2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97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21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18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