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诞于登州栖霞。《金莲正宗记》卷四有载:“家世栖霞,最为名族”。亦可见族上显贵。1148年诞,大定八年(1168年),于昆仑山礼于王重阳入道,二十岁矣。
王重阳于金世宗大定七年之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孙不二七人,世人谓“七真”。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最幼。
王重阳大定十年(1170年)病逝。丘处机随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等送灵柩南山刘蒋村安葬。大定十四年(1174年)八月,入陕西磻溪(陕西宝鸡虢附近)隐栖苦修六年。“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人称之“蓑衣先生”。大定二十年,丘处机“隐陇州龙门山(山西河津西北)七年,如在磻溪时”。十三年隐修,“道既成,远方学者咸依之”。此十三年修行悟道,所得吉光皆入《磻溪集》中。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丘仍回刘蒋村。二十八年(1188年)奉金世宗诏至燕京主持“春节”醮事,同年秋返终南隐修。此次出诏,使丘处机对于政治来往亦有初步认识。明昌元年(1190年)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由,下诏禁罢全真道。丘处机于1191年东归栖霞,开始与社会上层人物来往,声名远播。泰和七年(1207年),章宗元妃赠《大金玄都宝藏》一套。泰和八年(1208年)金章宗赐所居观名“太虚观”。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秋,山东杨安儿等举义。驸马都尉均讨而无功。无奈只好请丘处机对其安抚。“所至皆投戈拜命,二州(登州,宁海)遂定”,故名噪一时,其名望及全真教号召力彰显无遗。丘处机亦成为金,南宋,蒙古三方所瞩目人物,俱派使节召请,期以为用。丘处机申时量世,做出对己对全真发展重大意义决定:拒金,南宋之召,应元召请。
成吉思汗于1219年5月使臣刘仲禄召请,当年十二月至丘处机住地莱州。刘仲禄中途假道淮阳,邀丘处机爱徒尹志平同往莱州昊天观,此亦表明,尹志平在此次召请事件中亦是重要角色。
丘处机遇成吉思汗为全真在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丘处机在当时社会影响之大,可从成吉思汗乙卯年(1219年)发出的《召丘神仙手召》能窥一二。诏曰:“访闻丘师先生,体真覆规,博物恰闻,探 穷理,道充德著。怀古君子之萧风,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栖岩谷,藏身隐形。禅祖师之遗化,坐致道之士,云集仙经,莫可称数。自干戈而后,伏知先生独隐山东旧境,朕心仰怀无已 。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弦阔,有失躬仰之礼。朕但避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备轻骑素车,不远数千里,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一.由此可见,当时的丘处机并不仅以道法闻名,还以才学超群而著称,此亦可见成吉思汗召请丘处机并非仅仅是对于全真道法的仰慕,更多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
二.丘处机已年至七十三岁,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正月,丘处机在数次拒绝了金朝的召请和南宋的使臣李全和彭义斌,率十八位弟子,从莱州启程北上,于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四月五日,到达阿姆罕河南岸(阿富汗北境)成吉思汗的军营。这一途历时两年多,行经万余里,加之七十三岁高龄,途中之艰不言而喻。对此,成吉思汗十分赞赏。丘处机初至,即立即召见,并与丘处机:“他国征聘皆不应,今远逾万里而来,朕甚嘉焉。”丘处机答:“山野召而赴者,天也。”
三.两人间的谈话内容,《元史•释老志》曰:丘处机“拳拳以止杀为劝……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城,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内容看来主要涉及治国与养生。不过,从各种资料来看,治国理政方面的话题要多些。
《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载:“一曰,上问曰,‘每言劝朕止杀,何也?‘师曰:‘天道好生而恶杀。止杀保民,乃合天心。顺天者,天必眷佑,降福我家。况民无常怀,维德是怀;民无常归,惟仁是归。若为子孙计者,无如布德推恩,依仁由义,自然六合之大业可成,亿兆之洪基可保。”上悦。又问雷震事。师曰:“山野闻国俗不浴于河,不浣衣,不,野有菌,禁其采,畏天威也,然非奉天之至道。尝闻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今闻国俗于父母未知孝道。上乘威道,可戒其众。”上悦曰:“神仙前后之语,悉合朕心。”命左右书之策,曰:“朕当亲览,终当行之。”
四.从这些点滴记载可知,丘处机与成吉思汗除了谈“清心寡欲”“固精守神”外,重点便是儒家的“止杀保民”“布法推恩”“以孝治国”等南面君王之术。成吉思汗“集太子诸王大臣,曰:汉人尊重神仙,独汝等敬天,我今愈信真天人也。乃以师前后奏对语谕之。且云:天俾神仙为朕言此,汝辈各铭诸心。”
丘处机亦曾为成吉思汗献策伏臣山东,河北:“山东,河北,天下美地,多出良禾美蔬,鱼盐丝臬,以给四方之用。自古得之者为大,所以历代有国者惟重此地耳。今尽为天下所有,奈何兵火相继,流散未集。宜选清干官为之抚治,量免三年赋役,使军国足金帛之用,黔黎复苏息之安。一举而两得,斯乃开创之良策也。苟授非其才,不徒无益,反以为害。
五.丘处机尽得成吉思汗之信宠。东归时,成吉思汗授其虎头金牌和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门赋役。1224年3月,丘处机携众徒返燕京,蒙古达官贵族争先与之交往,并恳请其住大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丘处机遂在此观住下。从此,该观成了全真道祖庭之一。
成吉思汗每有使者赴行宫,皇帝必问:“神仙安否”,还,“即有宣谕语“。
六.1224年夏,特遣旨,曰:“自神仙去,朕未尝一日忘神仙,神仙无忘朕!朕所爱之地,爱愿处即住。门人恒为朕诵经祝寿则嘉。
七.成吉思汗告诫各地官员“丘神仙应有底修行底院合等,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府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所据大小差发赋税都休教着者,据神仙底应系出家人等,随处院舍都教免了差。”成吉思汗此语无疑给全真道发展提供了特权。
丘处机到达燕京后,着手“立观度人”之计划。《元史•释老志》“时国兵践躏中原,河南,北尤甚,民难俘戮,无所逃命。丘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丘处机所为此等事,皆得人心。不谨扩大全真教影响力和组织,亦使其于朝野之中声望倍加,成为北方道教之风云人物。商挺《大都清逸观碑》言:长春既居燕,士庶之托迹,四方道侣之来归依者,不啻千数,宫中为之嗔咽。
八.《盘山栖云观碑》:“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
九.甚至达到了“旁门异户,靡不向风”之地步。
全真道成为当时最为显赫的教派。
道门如此兴旺,丘处机门下更是人才济济。随行西观的十八位弟子,积极推行立观度人计划的干将,继其志编修《玄都道藏》的门徒,即使再传弟子,从后世看,亦不乏才学俱佳的知名道人。
丘处机所到之处,几乎都修建宫观。以燕京地区为中心,遍及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区。仅燕京地区即有固本观,清逸观,长生观,清都观,洞神观,静远观,兴真观,真元观,崇元观,玉华观,玉真观,冲微观等等。
十.燕京及附近地区宫观达百余所,且多属于全真宫观。丘处机1223年东归至宣德时,向其弟子交待“以立观度人,将迎往来道众为务”。弟子们遂至处,力建宫观,“不十在载间,雄宫杰观,星罗云布于三泰之分矣”“自然至秦三千余里,凡经过道家宫观,废者兴之,缺者完之,至百余所”即使边远地区如漠北亦有栖霞观,和林等地也建有道观,而全真教的三大祖庭:永乐纯阳万寿宫、陕西重阳寿宫以及北京长春宫(今白云观)均建于此时。
道观的大量修建正反应丘处机掌教之繁盛,亦可见全真在当时中国北方之影响范围。
丘处机掌教期间,又重修了金代编纂的《大金玄都宝藏》。金代编的道藏经板毁于兵乱。丘处机返燕,有重修道藏之意,将此事交于其徒宋德方承担。约于1237年,宋德方以其弟子秦志安为助手,与李志全、毛养素、何志满等人开始了这项工程。他们以仅存于管州的《大金玄都宝藏》为底本,以各处遗经补缺,校,纂辑,约六至八年方告完成。《通真子墓碣铭》载:起丁酉(1237年),尽甲辰(1224年)。
十一.《玄都至道崇文明化真人道行之碑》载:首尾凡六载而毕。
此次编纂,全真道以一派之力全力完成,这在道教史上是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充分显示全真道之实力,亦全真道鼎盛标志之一。编成后的道藏,名《玄都宝藏》,共7800余卷,比《大金玄都宝藏》多收道经1400余卷。
此时之全真道达鼎盛矣。
究其因,不外例下:一. 人之扶植,良好之政治基础,宫观修建,道徒收授等皆有特权;二.战火之害,人民流离,天造良好时机;三.书为代道家巨祖丘处机审时夺势之力,亦有执行之功,又收各方才士为徒,教诲者多杰出人士。有如此天时地利,有如此丘处机,全真道焉能不兴?
同时,丘处机亦是一位诗人,所留的诗词散见于著作集子和《全宋词》中。
1. 陈恒《道家金石略》第445页,1988年,文物出版社
2. 《宋史》,《李全传》
3. 《道藏》第34册,第490页
4. 陈恒《道家金石略》第636页,1988年,文物出版社
5. 同上
6. 《道藏》第19册,第735.809页
7. 《道藏》第34册,第496页
8. 《道藏》第34册,第809页
9. 《道藏》第25册,第414页
10. 《顺天府志》卷八,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影印本
11. 陈恒《道家金石略》第487页,1988年,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