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期中考试考两个双百,你一点不为我高兴,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还在说,继续加油,争取以后考得更好”
“儿子,看到你的成绩,妈妈内心确实为你高兴,只是妈妈真的很担心,你因此骄傲而放松了自己,相信以后你会理解妈妈的。”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孩子的成绩出来了,她最想得到认可的人就是父母。不要吝啬你的肯定,拥抱和鼓舞。那样,她会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是这样,在妈妈的眼里,我永远都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学习动力就会越来越小,以至于失去学习兴趣,本木颠倒了。
前段时间网上留言:
“亲爱的未来亲家你好,我女儿有房有保险会游泳,年满18会配车,过年随便去哪家。可以不要彩礼,结婚嫁妆配好,送车送房,包办酒席,礼金全给孩子。唯一的要求:能不能现在就接走,把作业都辅导一下,谁家的媳妇,谁养。”
说真的,一条留言引起数万家长关注,各自吐槽自己陪读“啼笑皆非”的故事。
一位年轻妈妈,因辅导女儿作业,动怒,导致血管堵塞中风了。“生命诚可贵,‘作业’价更高”,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强烈呼吁把“陪娃写作业”列入高危职业。
晚上,十点多,从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我那颗八卦的心疯狂的跳跃起来,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认真的听着下文。女人继续气愤地减到“互为相反数啊?!%#@……”我默默地关上了窗户。
陪读的路上,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心肝宝贝,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什么家长会发飙?孩子会受伤?
小学生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占60%左右。分神,作业拖拉,题目掉字,漏字,孩子粗心马虎等等。
儿童大脑神经有两个功能密切配合。1,兴奋;2,抑制。一般兴奋随婴幼儿起开始具备,功能强大。而抑制能力得13岁以后才发展好。这就需要父母帮忙,当外界刺激引起孩子兴奋时,父母要拿走兴奋,收回孩子的心;也就是孩子自主抑制功能很难管住兴奋功能,需父母的监督,协助。
怎样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首先,排除干扰。平常观察孩子,哪些事会吸引他,让他分心。写作业前,让他喝水,上厕所,准备好学习用品。一切就绪后,预备开始,写作业前举行一个仪式。
或者贴便条。1,喝水;2,上厕所;3,备好学习用品。贴在桌面上,尽可能减少分神的机会。自己的孩子,心中要有数,哪里出问题,哪里解决掉。
其次,一次只做一件事。写作业时,除了眼前学习的必须用品,什么都不要有,笔,橡皮,尺子,练习本放桌上就行。
大一些孩子,可以列作业清单。孩子越大,学习压力越大,容易焦虑,走神,老师,同学等事情糅合一起,就神游九州了。将所有作业一项一项列出来,一项一项解决掉。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最后一点,恰当语言,拉回孩子的注意力。当看到孩子走神时,用手抚摸孩子的头,“儿子,我看你分心了,来,快点写!”,“来”语调上扬,表示充分的理解和信任,情绪平稳,眼光温柔,面带微笑,对孩子充满期待,让他内心充满安全感。
而不是敲桌子,发脾气,粗暴地对待。那样只会让孩子心灵受伤,情绪憋屈,压抑,痛苦。从而更无法集中注意力,写作业更加慢腾腾,适得其反!
孩子边写作业,边说话。
“妈妈,今天发生了一件怪事!”孩子有自主性需求,希望得到满足。“嗯,妈妈想听。”拉着手,望着他,停一秒说:“来,写完这个,一会儿休息时,讲给我听。”孩子的自主性需求得到满足,是不是很开心地抓紧时间写作业了!
父母陪读最终目的,为了不陪,当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觉主动地学,自己监督自己,拿回自己的注意力,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就不依赖父母的陪读了。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都是父母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父母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愿所有的家长从内心深处接纳孩子,无条件地爱孩子,以孩子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双赢的效果!
好成绩,一半来自于孩子自身的努力,另一半来自于老师的辛勤耕耘,及父母陪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