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及了爱吃甜食的曹丕,今天就来聊聊爱吃鱼的曹操,看着散落各处的《四时食制》,一起来猜鱼吧。
写在前面,《四时食制》散见于《太平御览》各处,留存至今的一共14条,不仅描述了各种鱼类的体貌,还有味道,说明这些鱼都进了他的肚子...聊作推测,如果疏漏,还请指正。
《魏武四时食制》曰:郫pí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
直接被《太平御览》分在鲤鱼类里了,有黄色鳞片、赤色尾巴的锦鲤,这不猜鲤鱼太难受了...
《魏武四时食制》曰:䲛méng,一名黄鱼,大数百斤,骨软可食,出较恤犍为。
划重点,骨软可食,汉代一斤约为250g,所以这鱼至少上百斤,还是黄色的。那么体重可以上吨,骨头介于软骨、硬骨之间的中华鲟有点符合...
《魏武四时食制》曰:蒸鲇nián。案《本草圆经》“鮧yí背靑而口小者名鲇”,似乎是青鲇鱼。
《魏武四时食制》:"鳣zhān鱼大如五升奁,长一丈"。案《说文》有对“鳣”字的解释,“似鱏而短鼻,口在頷下,體有邪行甲,無鱗,肉黃huáng,大者長二三丈,江東呼爲黃魚。”“鱏”即“鲟”,三国时期一丈为242厘米,将近两米五的身长,大概是某种鲟鳇鱼。
《魏武四时食制》曰:东海有大鱼如山,长五六里,谓之鲸鲵。次有如屋者,时死岸上,膏流九顷,其须长一丈,广三尺,厚六寸,瞳子如三升碗大,骨可为矛矜。
光须长就超过两米,三国时期一里也有400多米,这个体型第一反应就是某种鲸鱼,应为须鲸的一种。
《魏武四时食制》曰:望鱼侧如刀,可以刈yì草,出豫章明都泽。
侧面看鱼像刀就真的拿去割草,这么真实的嘛...那就选刀鲚jì吧。
《魏武四时食制》曰:萧拆鱼,海之乾鱼也。
案《本草纲目》“鲍,即今之乾鱼也,鱼之可包者,故字从包”,似乎指的是鲍鱼,但这一时期有鳆鱼的呀...南方当时不产鳆鱼,曹丕倒是赠给孙权不少鳆鱼。这个“萧拆鱼”就当开小差了吧...
《魏武四时食制》曰:䱐魳鱼,黑色,大如百斤猪,黄肥,不可食。数枚相随,一浮一沉。一名敷。常见首。出淮及五湖。
案《本草》“江豚別名”,没什么意见,黑色的身躯,看起来像上百斤的猪,又说不能吃,挺像如今江豚的。
《魏武四时食制》曰:蕃逾鱼,如鳖,大如箕,甲上边有髯,无头,口在腹下,尾长数尺,有节,有毒螫人。
这鱼长得像鳖,大小跟簸箕似的,甲壳部分有像胡须的东西,嘴在腹部下面,看起来像没头的样子,尾巴有数尺长(1尺=24.2厘米),一节节的还有毒。看这样子像是某种鳐yáo鱼。
《魏武四时食制》曰:发鱼,带发如妇人,白肥,无鳞,出滇池。
白色,没有鳞,第一反应似乎是带鱼...
《魏武四时食制》曰:蒱鱼,其鳞如粥,出郫县。
像粥一样的鳞片...一片空白,大概是说鳞比较少,就猜鮰鱼吧。
《魏武四时食制》曰:疏齿鱼,味如猪肉,出东海。
不知道什么鱼肉吃起来像猪肉...疏齿是说牙这鱼比较稀疏,有种梳齿鳚wèi看名字挺相符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猪肉味...
《魏武四时食制》曰:斑鱼,头中有石如珠,出北海。
头上有珠子,似乎是石首鱼,头骨中有鱼脑石。
《魏武四时食制》曰:海牛鱼皮、生毛可以饰物,出扬州。
案《临海异物志》,“牛鱼,形如犊子,毛色青黄。好眠卧,人临其上,及觉,声如大牛,闻一里”,也许是儒艮。
抛砖引玉,请说出你的想法。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