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欢乐颂》的时候,樊胜美说,我不是要你的房子,我只是求一份安全感而已。
看《春娇救志明》的时候,余春娇也要安全感,但张志明给不了她安全感。
就连身边非常优秀的女性朋友,自己赚得了钱买得起房子的人对另外一半的要求也是,一、定、要、有、安、全、感。
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全世界的女人都喊着要嫁给TA?
有人说安全感是上衣扎进秋裤里,秋裤扎进袜子里;
也有人说安全感是永远都不空的钱包;
还有人说包里任何时候都放着的晴雨两用伞;
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种关于安全感的看法,其实,归根到底,安全感就是,不会担心失去的笃定,我知道,我肯定,即使我毫无价值,也依然能够被看见,能够被爱。
不同时期,对安全感的需求不一样
好像进入一段恋情后,我们常常会挂在嘴上的是,他那样做,我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我们还能继续走下去吗?仿佛女生们是进入爱情后,才一下子就变得极其缺乏安全感和毫不讲理的一样。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从出生开始,就非常渴望安全感,只是不同时期的安全感需求不一样。
婴儿时期我们的安全感是母亲的乳头,如果饿了而妈妈没有及时哺乳,婴儿便会嚎啕大哭以此表达对乳头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感到不满。
稍大一些,我们的安全感由能提供我们食物的乳头转向能保护自己的妈妈身上,所以,小孩子非常爱粘着妈妈,常常会看到不愿离开妈妈去上学的小孩子在哭闹。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但大部分人又找不到可以寄放安全感的来源,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将安全感投放在恋人的身上。但年龄越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疏远,尤其是在大都市里,每个人之间的距离看似很近,实则很远。所以,无论恋人怎样做都不可能小时候的妈妈那样,能够及时回应我们的需求,满足我们的安全感。于是,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在恋爱中指责对方没有给自己安全感的案例,而且说不定,我们自己就是里面某一场戏的主角呢。
我们天生,就是需要安全感的生物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你看,人类是多么复杂的一种生物,光吃饱还不行,还有一堆东西要满足,而安全是仅仅次于生理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生而为人的那一刻起,就天然渴望安全感。婴儿时期得到妈妈及时回应,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与爱,长大后更容易信任他人,感到自尊自信,反之,长大后更容易感受到拒绝和冷落,更容产生焦虑。所以,我们才会那么渴望与他人产生链接,渴望能够无条件被别人接纳,我们的潜意识会反复地想,或许我一无所有,或许我毫无价值,但请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
真正的安全感在这里,你知道吗?
愿你我心里的那个曾经被辜负的小婴儿最后都能找到自己心心念念渴望的安全感来源,如果爱,请深爱,可是,如果没有找到那个人呢?
其实,真正的安全感其实来源于你自己,正视你自己,正视失去,因为你本来就不曾拥有什么。从现在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往前走,找到能支撑自己坚定地站在大地上的方法,满足对物质的安全感和精神的安全感,不在乎有的,不害怕失去。
安全感这种东西很奇怪,当你越是渴望拥有它,越是求而不得;但当你漠视它,忽视它的时候,你自然而然拥有它了,就像我们从不在乎阳光与空气,却又无时无刻不拥有它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