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
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
局限于所见,就看不明白;
以自己为对,就遮蔽真相;
夸耀自己的人,没有功劳;
仗恃自己的人,无法领导。
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可说是剩饭与赘瘤。
人们都厌恶这样的作为,所以悟“道”的人不会如此。
————《究竟真实》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顺其自然,任何事不急于求成,遵循事物的本性,如:植物的生长,每一朵花开都有自己的花期,不以人的意愿强加。对人对事对物也同样如此。看过一篇妈妈的文字,“牵着蜗牛去散步”一个自闭孩子在妈妈耐心的鼓励等待中,悄悄的绽放。没有鸡娃,没有提前教育,没有分差优的火箭班,我们的教育渐行渐远,是什么让大家如此慌张的“赶”着向前?填满的学习任务,挤掉小孩探索成长成自己的空间。本不同的生命,却要在高考大军中,跌跌撞撞,减掉翅膀,削掉犄角,熄灭眼睛里的光,十二年的时光中磨平,前赴后继的成为大众,趋于平庸。
仅仅是完成社会主流的价值、被认同,被理解的成功。一个不真实的逻辑链好学校~好工作~好人生。成人清醒的知道未必,却很少有勇气脱队,内卷越激烈父母越红眼,失去理智的奔赴。我想这是成人的课题,也是我的课题。
1.内在自我的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70后80后更愿意相信,自己曾受益的一条路。父母都深爱孩子,希望孩子未来更好,更稳妥。
2.自我的局限,没有看到现代孩子面临的社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发展。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3.没有发展出自我的部分。一直在社会洪流中裹挟前行,对自我的认知停留在外界的声音中。价值观=社会声音。大家都这样的,有无奈,也有妥协。
娃开学六年级,面临选择。周遭信息越多,越喧嚣,越需要静定下来,由小生命们带来的机遇,去重新认知,思考,虽然还有困惑,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挑战。试着同孩子一起探索陪伴和选择。信任,多一些耐心会有答案。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在小我中发展,仅看到自我眼前,日渐路窄。跳脱出小我,心宽天地明,眼前的局限就不在是困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