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是不想上班吗?
常常把“不想上班”挂在嘴边的人总是被父母,领导,同事误认为我们不想努力,吃不了苦,工作懈怠。但相反,每天加班加点的也是这批人,越来越年轻化,这是不努力吃不了苦吗?
你看,我们并没有不去上班,是“不想上班”,就没有人来真正关心过我们这个问题吗?
我来告诉你,其实不想上班的背后是你对这份工作已经没有了热情和憧憬,也丧失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不想上班的你其实是已经觉察了这一切,想要做出改变,反倒是那些麻木着每天重复一样工作却不自知的人,才应该要担心了。
那么,哪些工作会让我们不想上班呢?
单调而重复的工作、毫无私人时间的工作、没有方向感的工作……这似乎是每一代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都会遭遇相同的职业难题。
然而,六七十年代的父辈们眼中让人无比向往的朝九晚五式的工作,已经被8090后嗤之以鼻,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工作赋予了更高的追求,因为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为看重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
先来看看几个真实的吐槽,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让大家不想上班。
吐槽一:
“我是一枚新晋的公务员,从事体制内办公室工作,每天都是文山会海,重复机械地处理文件,开会,做记录,一上班我就犯困,干劲不足。我平时爱好阅读,但每天下班根本没有精力再好好读书,感觉失去了人生的目标......”
吐槽二:
“我是一名新媒体编辑,工作2年了,每天的任务就是内容搬运工,复制粘贴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工作真的看不到未来啊,随便来个应届生都能把我换掉......”
吐槽三:
“我是一名教师,同一节课上7遍,每天都说一样的东西,也不能说每次都一样,虽然有不同的班级,教法肯定不一样,但内容还是一样啊,而且隔一两年以后还得再上一遍......”
......
类似这样的吐槽还有很多,无一例外的都是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工作,让大家觉得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在日益丧失,想跳槽,却又担心自己很难再胜任外面的任何工作,所以循环往复,终日只剩下抱怨了。
不由地引发我们的思考,三十、四十岁以后,在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中,我们还会有立足之地吗?
一、重复的工作为什么人人都不喜欢
讨厌重复性质的工作之前得弄清楚为什么有会有如此多重复的工作存在。
重复的工作是因为社会分工的泛化与深化,使得个体成为流水线作业中一个极小的环节,分工配合可以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员工做好单一重复的事情往往就可以了,但这样的工作模式压抑了追求自由的人性,人跟机器不一样,重复机械的工作久了会让人非常难受。
讨厌重复枯燥机械的同时,你会羡慕“别人的工作”,比如演员,觉得他们的生活光鲜亮丽,满世界飞,但是你没看到他们拍戏时一个镜头可以NG上百条,一个拍照动作要摆无数次,同一趟航班可以坐到烂。
但你依然还是会羡慕他们,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其中又有一个重复的频次和周期不一样。
大多数人讨厌的是短期内高频重复,比如给300份合同盖章,连着做好几场的会议记录,这种重复的工作下往往是没有一个反馈机制的,你不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有没有用,只是单纯地追求完成。
但演员可以通过一个重复的镜头一次次精进自己的演技,每年一部电影和几部电视剧,通过观众的反馈知道自己哪里还可以提升,这种就不算是重复性的工作了。
高频次的重复工作会极大地消耗我们的工作热情,虽然能让我们很好地掌握某种技能,不假思索地轻易就能完成,但一旦当你想启用思维去引导做事情的时候,就很难改掉这种固定思维了,技能没办法再提升,也没办法再拓展,能不憋得难受吗?
这种工作所需技能较低,替代性较高,收入也就相对较低。作为普通人,如果想要加薪、晋升逐渐走上人生巅峰,只能告别重复,去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
我相信,无论多懒的人,内心都还是有一种追求自身成长的需求的。
二、逃离重复性工作,不做没有反馈的事
首先要明确的是重复的工作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完成这份工作的同时你得不到任何科学的反馈,仅仅停留在执行的层面,永远在做,没有在思考,那就没办法快速进步和成长。
就像演员的每部作品如果没有市场观众的反馈和验证,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演技到底怎么样,下一部作品中该如何精进自己的表演。
而科学的反馈往往会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有很大差别,有些工作就很难找到可以指导自己不断进步的反馈。比如行政执行类的工作,这一类工作的反馈往往带有很多的领导主观意见,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工作也相对程序化,那么在此类工作下,保持持续进步和成长就不那么容易,被替换的可能性也越高。同类型的工作还有流水线的员工,搬运工等。
相反的例子就是:
做市场推广的工作的人员经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搞清楚一篇文案或者策划的一个活动能帮助公司产品带来多少个流量,哪些流量进行了付费转化,这是可以准确计算出来的流量转化率,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反馈,不能造假,也不会被主观控制;
有了这些反馈以后,就可以反过来指导工作,比如哪个活动是用户喜欢的,哪个渠道投放的文章是更受欢迎的,通过这些反馈可以继续优化推广的工作,这个过程就是在进步,这个进步并不是脑补出来的,是根据市场上验证工作内容后得来的,即使领导当初不认同的最开始的推广工作,可是数据显示这么做就是可以成功的,领导也不能再说什么。久而久之,持续的反馈再优化这一路径会形成完整和良性的做事思维,积累丰富的经验,不断加强领导的信任,事情也做得越来越好,自然慢慢也就不能被轻易替代了。
所以,从事一个能不断在市场上找到科学的反馈并指导你不断进步的工作,形成独特的做事思维,成为不可被替代的人才,也就意味着我们开始逐渐逃离重复性的工作了。
找到这么一个工作后,即使你暂时是做着重复性的工作也不用担心,因为它只是帮助你精进某种工作技能的“工具性跳板”而已,等这个阶段过去,最终你总能成为一个思维驱动型职场人才的。
还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快速成长进步的行业和职位类型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下面的分享,或许对你有帮助:
最后,还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不要仅仅把工作内容当作职场的所有重点,心想着我就是完成就好了,有朝一日你总会厌倦的。
职场应该是你展现个人修养、能力和知识的载体,是你在社会的一个立足之地,我们要学会尽可能多的去拿到属于我们的话语权,提高个体的影响力,让自己朝着不可被替代的人才方向发展,让公司的这部分利益只能由你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