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华为优化三四十岁老员工的话题,很热门。大家纷纷对华为的经营压力,发展方向调整或者公司体制进行了热议。作为一个华为的前员工,我想说说,作为一个企业,裁员是一个正常的行为,未来大家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型、裁员甚至倒闭的情况,在企业间跳槽越来越常见,作为一个员工,我们该怎么做呢?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即便长期在一个公司,也要随时保持跳槽的能力。
1、
处于开放状态
对外界保持接触,才能让你拥有足够信息应对跳槽的各种选择。心态的积极与否决定了你会不会处于这种开放的状态。
积极心态这个性格特征甚至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婴儿不会随便脱离父母的范围,只愿意在能够看到父母的距离活动,父母给了婴儿足够的安全感去探索这个世界,婴儿在父母的保护下,不用担心外界的伤害。如果大家没有照顾婴儿的经验,去观察动物幼仔,你也会感受到动物幼仔表现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成年后这个特征就变成了积极心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安全,你就会愿意接受新的东西,从更广泛的方向接受信息。
消极状态会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封闭自己,或者只接受过去认同的渠道,维持在当下的状态。
成年之后,一个人是否能够持续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决定了他的成长空间有多大,要想有所成长,需增加生活的不确定性,从增量的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位置。
转换工作环境的时候,一般人很容易打开自己的状态,因为此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会自动启动开放的模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当逐渐适应之后,大多数人会开始关闭开放状态,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老员工。在一个熟悉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容易封闭自己,倾向于用旧的经验解决新的问题,较少考虑是否有新的元素。其实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打开自己的思维边界,才是保证自己能够不断精进的关键。
同样的道理,你在认识一个新人的时候,你容易开放思维,为其建立一个新的印象。而对一个认识很久的朋友,大家倾向于封闭思维,用旧的经验去判断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不去考虑在没有见面的这一段时间里,他究竟发生了什么。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没有先知会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耶稣在家乡传道就是被赶出去了的。
调整状态,开放自我,积极面对外界事物。不要因为自己在这个行业时间长了,就对行业内的事情视若无睹,经常问一些新人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另外,从现在开始关注一些行业资讯,留意竞争对手。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打开另一个领域的视野。
2、
经常做学习区的工作
华为这次裁员对象多是已经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大多数在华为工作时间已经远远超过1万小时了,根据1万小时理论,是不是所有的员工都已经成为通信领域的专家了呢?,但是实际情况,他们的专业技能与工作1到3年的员工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大多数老员工在工作1到3年之后,就开始一直做着舒适区的工作。
对于舒适区,很多人有误解,我工作这么累,怎么可能是在舒适区呢?
工作累不一定是在学习区,学习区需要提高工作内容难度,简单工作重复再多也是在舒适区。
这样就能理解那些工作十年就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员工了。
在学生当中,这种现象也很普遍,那些起早贪黑参加各种考研班、英语班的学生,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精力,每天5点起、10点睡,中午在补习班吃着极其难吃的盒饭,你不能说他们不刻苦,但是他们从来就没有认真的思考总结学习方法,找到合适学习策略,做一些以前没有挑战过的事。他们一直在舒适区内做着不舒适的事。
挑战自己,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打磨自己的市场交换砝码,让自己的未来的市场中有一席之地,
总结,人大都是喜欢安逸的,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只是现实不允许我们这样做,要么做温水里的青蛙,要么做时刻被鲶鱼刺激,处于活跃状态。面对不断变化的未知,你选择哪种状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