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这本书从书目看第一个反应的条目是:人生的定义、衡量的标准、怎么衡量。但是书目上并不是这样写的。整本分为三个大类目:一、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二、如何确定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三、如何确定你能正直一生,远离犯罪。再细看,管理学对的案例结合人生的案例,管理学的方法运用在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上。鸡汤不全是鸡汤。管理学上的书籍一般都条理清晰,逻辑完整。但是这本不是,既不是鸡汤,也不是管理学。两者融合运用在人生价值大义上的解析,有点看着别扭。既没有整体上的触动,也没有方法上的学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试图的来回归到问题的本源。人生的价值没有办法用统计学或管理学的方法来精细的衡量。
在2010年克里斯坦森犯病后在哈佛的演讲“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里讲得很清晰,特别是后边部分得演讲已经回答了题目这个疑问。因为我们智慧有限,又时常处于寻找阶级认同的心态。所以当我们衡量人生的时候,就容易像公司在衡量自己的业绩一般,一旦今年年末的净利润高于前年的,便认为这家公司是成功的。在自己身上标准就是职位的升迁与薪水的提升上。不能将一个终点当作标准来衡量一个动态的人生。简单粗暴的数据里能体现的东西微乎其微。上帝的智慧无限,所以它不需要那么多标准。当你一生结束的时候,他不会在乎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位有多高,你又挣了多少钱。他会问你,他将你安排在这个位置上,他给予你的天赋,有多少人因为你的帮助而变成更好的人。书里202页有一句话呼应了这个观点——歌德:你不能以一个人的现状来对待他,要按照他希望成为的人去对待他,这样你才能帮助他,使他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动因、能力资源、应用流程、价值取向等,明确个人天赋所在,并在身边所处的关系中,明了别人的状态,帮助他人成为更好的人。 “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的方法。”思考的过程比思考的结论对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用力过度的冲向目标,忽略过程,总会得让一个人过分焦虑而忽略掉一些重要得信息。比如:路走偏了。问题问对了,答案就在其间。现在比较能够理解爱因斯坦的话: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
最触动的是1、能飞不只是因为羽毛。羽翼丰满,飞向何方?
2、奶昔被雇佣来做什么引申到学校被雇佣来做什么?
两项工作是学校需要完成的:一获得成功的感觉,二、每天都会有朋友。
但现在学校往往是为帮助学生产生失败感而存在的。
3、孩子们在自己准备好学习的时候才能学到东西,而不是在我们准备好教导他们的时候。当他们准备学习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的往往是我们不了解的人。
“特修斯之船”仍旧是吗?当你的孩子从别人身上学到了价值取向,那他到底是谁的孩子。什么都外包,会错过太多东西。堆出来的资源不会良好的运用,会是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