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悲哀的故事。
杨军出生在陕西一座偏远小县的偏远小镇上,母亲去世的早,杨军从小和爷爷奶奶爸爸哥哥姐姐生活在一起。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爷爷和父亲种的那几十亩田地,每年在秋收后,卖了庄稼也能有上万元的收益。家里的吃食基本上是自家地里种的粮食和蔬菜,除了过年会吃点肉,平常不会有任何腥味儿。
小镇上的多数人都在外打工,爷爷和父亲每年种地得的那点钱在生活上也算富裕,但要供三个孩子读书,这点钱明显是不够的。哥哥姐姐为了分担家里的压力,姐姐读完小学,哥哥读完初中,两人就出去打工了,从此一家的希望就落在杨军的身上。
兄妹三人读小学时,哥哥杨晋成绩不好,但交了一些肯两肋插刀的朋友,十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每逢新年他们还是要聚在一起打牌喝酒,年年烂醉。虽然都没有很大的出息,但无论谁家有了难处,他那几个朋友都会伸出援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姐姐不好读书,但也帮衬着家里做点事情,爷爷权当养着一个女儿。只有杨军每天回到家就将自己关在自己的那间小屋子里,学习语文数学,很少和家里人说话,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出来。
杨军学习倒是很争气,年年都是学校第一,中学顺利考到县城一中,这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上了初中杨军还是不喜交友,一心扑在学习上。他太想逃出这个小镇了,他不想像哥哥姐姐一样靠打工生活一辈子,而考上大学是他认为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方式,为了这个目标,他不惜牺牲掉所有本该游戏的时间。对他来说,大学毕业后的生活要吸引人的多,每当他想到毕业后的月薪就能顶的上家里一年收入的时候,他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他恨不得二十四小时都用来学习。他殊不知,相比于那些本就生在“罗马”的孩子,他能考上大学仅仅是站在了起跑线上。而在见识、个性、眼界等方面的发展上,他还差的很远。
他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虽然数学学的有点吃力,英语成绩却能考到接近满分,也就顺利的升入了本校高中部的重点班。终是没有辜负家里人和自己的期望。
他十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高考很快就来了,对于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没学可上,他担心的是该选哪座城市,上哪所学校。但那年他的分数只达到本省一座小城的师范院校,即使这样,他也是全村五个考上大学的其中一个,别提家里人有多高兴了。但当老师明显不是他理想中职业,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坚持要复读一年。
爷爷和父亲担心他复习一年后的成绩还不如当年,苦苦劝导他有学就上,他们不明白杨军对未来的规划,最终在杨军一句“我再复习一年还连个师范都考不上了”的自信中放弃劝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他考上了西安理工大学,选了当时最热门的土木工程。他考上大学那年,县里有位善士每年向贫困地区考上大学的孩子发放助学补助,费用相当于一年的学杂费。杨军就这样不拿家里一分钱的去西安读书了,那年暑假是他最开心的一个夏天,话变得多了,也经常出去玩了(牺牲了太多太多)。
四年的大学很快就过去了,没了家人的参与,自然不知道他这四年是如何度过的。从杨军每年带回家的荣誉证书和奖学金来看,他大学并没有对学习松懈,一如既往的保持着高分的成绩。真是应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杨军还没毕业就得到了国企某项目部的录用,跟着建筑公司在全国各地修路架桥,仅实习期就有着十万元的年薪,福利待遇相当优厚。那年他交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朋友,过年带回家的时候,我们那个小镇上都认为这就是从电视里走出来的女孩,很多乡里乡亲特意前来观看。当时在我们那个小镇上,过年给孩子们发的压岁钱还只有十块二十块,杨军一出手就是500块的红包,可以说是赚足了面子。爷爷也觉得祖上有光,十多年的培养终于有了成效。朝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爷爷环游祖国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了。
让全家人都没想到的是,杨军在第三年年初瞒着所有人辞掉了工作,拿着两年攒下的十五万开始创业,从零学起软件编程,盘算着进入互联网创业大潮。从没真正接触过社会的杨军自然不知道现实残酷,很快就碰的“鼻青脸肿”。虽然他没有告诉家里人那一年究竟干了些什么,但家里人都怀疑他是被创业成功学给骗了,一年内花光了所有积蓄,女朋友也离开了他。
过年回到家里,爷爷听到杨军辞掉工作已经一年,气得要伸手打他,过年那几天没一天给过他好脸色,杨军也不敢待在家里,每天很早就出门去,晚上才回家睡觉。那年他还不甘心就这样接受命运,他将自己真正的想法和这些年初入社会因无知而受的欺骗向爷爷陈述坦白,希望家里人能理解他的难处,正在气头上的爷爷根本听不进任何解释,大吼着“你好好的工作不做非要去创业,供你读了这么多年书白供了,一点不理解家里人种地和打工的辛苦,还不如趁早就送你外出打工,学了这么多年怎么越学学痴木”。杨军在家的这些天没抬头做过一天正常人,正压了一肚子怨气,再也不愿忍受那个窝囊,借着爷爷的脾气与爷爷大吵一架。这是爷爷活到七十多岁唯一经受的一次晚辈的顶嘴,因忍受不了他这么多年来竖立起的权势颤动,一气之下竟服毒自杀了。当天晚上将爷爷送到县里的医院进行洗胃,第二天再辗转省会的大医院抢救,最终因所服药物毒性尚轻,捡回了一条性命。
好不容易过了新年,杨军私下里像父亲要了三千块,背起行囊去长春工作,家里人不知道他去长春做什么,只听他被那边的一家建筑公司录用,薪水待遇方面都还不错。
没人知道他那年过的怎么样,只有奶奶念起他来默默流泪,爷爷仍然生他不与家人商量就辞掉工作的气,杨军在外混的再差那年他也不敢回家。而那年,他已经三十岁了。
在我们那个小镇上,男人在22岁之前基本上就结婚了,没结婚的家人就会特别担忧,觉得再迟几年就找不到媳妇了。他回到家就面临着所有人催婚的压力,而家里人催婚的方式也让他非常难过。他们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也该考虑考虑成家的事了,你都三十了,就准备这样漂泊一辈子啊”。每个人都这样苦口婆心的关心他,好像只有他一个人不关心自己似的。
再后来听到他的消息他已经在苏州了,没人知道他为何又去了苏州,他在苏州一家英语培训学校工作,具体做什么的也没人知道,只听他说得到这份工作已经非常不易,就这样他丢掉了曾经让他骄傲的老本行。
那年他稍微赚了点钱,过年也才敢回家,但压岁钱已经拿不出来了。爷爷心心念念的还是他辞掉那份“金饭碗”的事,想起来就要叹几声气,向家人唠叨几句。直到爷爷找人卜了一卦,算命先生向爷爷说杨军在30岁之前就有一劫,爷爷才将此归为他命里的晦气,也就不再责怪他了。
那年回去家里人在老家为他安排了门亲事,对方的女儿在那年也二十有九,不知道什么原因谈了几个都分手了,那家的老人也在为着这个女儿的婚事着急,彩礼钱都没多要就答应了。两人谈了一段时间,选了个节日就草草结婚了,两人都没向公司请假,结了婚第二天就回去上班了。
如今的杨军早已向现实妥协,上班之外的时间就是窝在家里玩游戏,在苏州呆了几年没有去过苏州的任何景点。他的妻子则要乐观许多,每天还在想着开新店的事情。
人没了希望,就再也开心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