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初,总是追思时。文青在缅怀哥哥中叩问人生,军迷在纪念战士中呐喊复兴,我们在悼念家人中勇敢生活。
连着下了四五天雨,今天终于放晴了。昨天因为有事要忙,只能看着大好的朝阳变夕阳,夕阳再落山,就算晚饭后去散了步,但是月色朦胧还是不如阳光正好来得幸福。
今天下午,手边的活儿一件件完成,在床上坐着翻翻闲书,不知不觉睡着了。随着窗外一阵吵闹,突然惊醒,看了眼钟,都4点半了!望了一眼窗外,几乎没什么阳光了,只是天还亮着,算是多云又阴的天气。
不行,今天必须出门。立刻起身换衣,沿着经常走的那个方向,出发!
径直穿过开满小店的人行道,在路口转弯后是一个中型花园,大片绿叶中间点缀着粉桃、白梨,一只大懒猫在花坛座椅下趴着“监视”来往行人。
走出小花园,过两条马路,下了地道。上方是铁轨,既开火车,也开轻轨。地道下分两部分,车行区域随着复工复产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吵闹,人行区域还是没什么人气,就连常年“借宿”于此的流浪汉也不见了。
“爬”上二十多级台阶,终于走出地道,也许是戴着口罩的关系,一阵气短。缓了一下,继续前行,过了马路,再“爬”上天桥,一边感受着初春柔和的微风,一边注视着下班节点地面上来来往往的车流。
下了天桥,没有像往常一样进商场逛逛,而是继续前进,过了两条马路,去到一幢红砖建筑旁。
红砖建筑的转角处,是一家酒吧,再往前走就是苏州河了。酒吧开业时间不长,店招略微带着乡村土味,装修上看得出是工业风,但细节上总感觉不太舒服。
我经常路过那儿,但从没进去过。我总觉得,即使是在“上只角”,也未必能找到几家让人满意的酒吧,对我们这片就更没什么信心了。
直到有一晚,加班结束,心里一阵郁闷,不想立刻回家,就一路逛过来,看到酒吧里人还不少,想着找个落脚点休息一下吧。
点了一杯常喝的,跟小姐姐说酒精重一点、口味酸一点。小姐姐说好的,问我要不要点一些小食。我点了一份鸡米花加薯条套餐。想要放纵一下,可能这也是“过劳肥”的原因?
等了一会儿,酒和小食一块儿上来了。带着疑虑,喝了一口酒,非常好啊!不太会描述酒,就只说一个抽象的结论吧……再吃了鸡米花和薯条,炸得也是恰到好处。
瞬间对这家酒吧好感度满分,并且为家附近的活动区域有一家这样的酒吧感到高兴。
后来就成为了常客,还认识了一下老板。老板有两个,一个外国人,一个上海人,外国人负责做饮料,上海人负责经营管理,搭档得很好。
去年感恩节夜里,酒吧外面聚集了一群外国人,似乎是酒吧的常客,也可能是外国老板的朋友,放着节奏感十足的异域音乐,耍着火把和流星锤。
看起来不像是提前组织的,没人主持,没有海报。经常从这条路上下班的周边居民看到以后一阵惊喜,一边拿手机拍视频,一边说想不到这里还有这个。
为了配合今年农历春节,酒吧也停业了,员工回家过年,两个老板似乎是一起去旅游了。后来,疫情来了,外国老板回不来了,这店也就关到现在。今天,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去看了看,还是关着。
突然就觉得,他们这种日子过过挺好的,自己开家小店,把产品和服务做好,累也累,但事情都是为自己做,还省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
想起小伙伴跟我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像这样,开一家店,把家安在楼上,每天开门做生意,关门休息。我说,画面很美,但你得考虑盈亏吧,不赚钱怎么开销呢?他说,前提是他得先有一笔不愁开销的资产。
我不解,都有一笔不愁开销的钱了,吃吃喝喝不好么,还开什么店呢……
吃过晚饭,边看新闻边刷手机,刷到一篇报道,是我蛮喜欢的一个hk演员,他在内地著名高校读EMBA,刚写完毕业论文,正在准备剩下的课程。
就岁数来说,他已经是中年人,这么多年下来赚了不少钱,他说与其花这点钱买买买,不如拿来投资自己。
我相信他是在买买买之余,又顺便投资了自己。但是,我觉得,如果我像小伙伴一样,有了一笔不愁开销的资产,我也会像这个演员一样,去一个远一点的地方再无忧无虑地读读书吧。
工作的时候,最喜欢的“福利”就是听讲座啦,感觉一两个小时的讲座就像读书的时候,一直在输入和获取,精神就比较振奋。
而且借读书的机会,还能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环境,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更深度地融入另一种文化,就像人生重启,应该很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