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表达爱,并不表示不爱;但你不表达,又怎么让我知道你爱着呢?”好矛盾,好纠结,好好玩!所以我好快乐,好幸福!
——来自孩子的心声
以一首诗开篇吧,
孩子
纪伯伦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相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我们是你们洒下的种子,是社会孕育的种子,在这个社会上,不可避免的接受各种各样的思想,好的坏的,你们愿意的或不愿的,但也大可不必担心,我们会有我们的认知取舍,当然也需要你们的引导。
然而,我并不认为,一个演讲能代表什么,如果爱是可以拿付出来衡量的,那就和考试学习没什么两样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说的过一点,那些计算为孩子用了多少钱的家长,你和养宠物又有什么区别,我知道这是一种教育手段,但这样的教育只能让他更加冷漠,那你又凭什么去说他不懂报恩。
至于为什么孩子不大愿意与父母亲近,我想大致原因是因为太害羞(你让他这么做的时候),在平时大多因为管着自己,不自由,进而从小产生厌恶心理,说的不好听恨你们一辈子了,但,通过教育(儒家)所有孩子的良知里都知道这是不对的,所以他们依然爱你们,这种复杂的心理,你得庆幸,只在孩子与父母之间有,如果你只是他知心朋友,我想他会和你很要好,什么都和你说,但那样,你们就只是朋友了,那些作为家庭应有的和睦小吵小闹,或者闹得不可开交,这一切类似小社会的点点滴滴都会消失,这样的孩子到社会是接受不了什么冲突和突发事件的。
所以你的接受那些看似并不爱你们的举动,那些冲突是家庭构造的一部分,只要你引导,只要你不认为退一步是丢面子的事,我想你们的关系会缓和的,那些看起来对他负责的鞭打式教育,恰恰是不负责的表现,你懒得去调和他们的思想,做到教育引导,做到从根子里将他的恶习拔掉,而是把这一切像输入电脑程序一样,简化成的直接命令。
又或许你们会担心,你们的软式教育他们会不听,我想,坚持一个原则“后果自负”(当然是那些可以负责的,至于杀人放火之类的,你就用鞭打式教育吧)让他们尝到苦头才行,然后拉他一把。 我想说的最重要的是你们得尊重他,你们要让他知道社会的多面性,给弓上好了弦才能放出去。
说什么无私奉献,其实那都是夸大式的措辞,为了然他体会你们多少多少不容易,然后让他后悔听话,其实屁用不成,想想一个正气在头上的人,况且还在和你生气,他会赞同你说的吗,那你还不如等一等让他自食其果,其实他走的那条路不一定就不对,等一等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些所谓不好的结果只是经验强加的主观映象,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体会了不同的生活,那结果也同样不同。
尊重他们,承认他们,看过的一部动漫中说得好“如果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那他们又能依靠谁。”
爱当然会痛,何况他还是没有人生阅历的小屁孩,别奢求太多,况且,和他一起成长,参与他的小打小闹,不是很享受吗。我们为什么珍惜作为人的一生,不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与人思想行为如何妥协的难题,我们为之慌张、难受、眷念、痛不欲生,又难舍难分,所以享受,珍惜,然后感受爱。
没关系,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