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毕业课:怎样找到发自内心热爱的工作
如果大学毕业时就看到了这本书该有多好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对于很多人而言,年少时的梦早已随风飘散,当年的花也已残败掩埋。我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将就着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然后认为“这个世界上哪有百分之百令人满意的工作呢”“工作嘛,仅是谋生手段而已”。
但,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克里斯坦森说,我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超过生活中任何其他事情所花的时间,这种妥协和将就会慢慢侵蚀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不要妥协不回头。
2010年春天,在哈佛大学又一届毕业生的演讲中,克里斯坦森作为讲师,将管理学的真知灼见运用到了人生规划中,与这届毕业生们作了分享。当时,克里斯坦森已被诊断出患有“滤泡性淋巴癌”——克里斯坦森的父亲就是死于这种癌症。因此,在演讲中,克里斯坦森还分享了面对死亡时对“生命的价值”的感悟。这样一场诚恳的分享,引起了极大的成功和轰动,不仅深深感动了在场的学生,还引起了新闻媒体和出版商的关注。
这本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就是脱胎于这场态度诚恳干货十足的演讲。所以,我们在封面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哈佛商学院毕业前最重要的一堂课。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我们一生最大的成功并不是来自他人的评价,而是内心深处的满足;搞清楚什么是我们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才是如何评价自己人生的关键。
说到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畅销书《创新者的窘境》就是出自他之手。这次的这本《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同样也是畅销书,豆瓣评分高达8分。
本书的作者除了克里斯坦森之外,还有两位。而这两位都是那场演讲的听众。其中一位是詹姆斯·奥沃斯,他是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另一位是凯伦·迪伦,她是《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他们三人共同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
怎样找到发自内心热爱的工作呢?作者在本书中给我们支了4招:
NO.1 重点原则
真正激励我们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NO.2 平衡原则
怎样平衡周密计划与偶然机会的关系
NO.3 执行原则
我们所实施的计划与最终目标是否一致
NO.4 坚持原则
怎样把热爱的工作坚持下去
NO.1 重点原则
真正激励我们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一份工作中,对于我们来说,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
薪水?工资?福利待遇?晋升?
如果钱最重要,那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许多能力强的人却选择在非营利性机构或慈善机构工作;许多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却选择去贫困地区支教或援助。
其实,有两个因素同时决定着我们对一份工作是否有热情。这两个因素,一个是基础因素,一个是动力因素。
基础因素就是我们俗称的钱。
1)薪水必须不能错——如果一个有能力、干活更努力的员工得知,自己拿到的薪水比那些没有能力整天偷懒的员工还要少时,那么这家公司的“人心”就会出问题,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2)员工的薪水(也就是基础因素)得到了改善,员工不会立刻爱上这份工作,顶多是不再讨厌这份工作、对这份工作没有不满——对这份工作没有不满,不代表对这份工作满意——不满与满意是两码事。
动力因素是指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的工作。
当“基础因素”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只是不再讨厌这份工作。而要想让我们真正满意并爱上这份工作,则需要这份工作包含“动力因素”。也就是说,需要这份工作为我们提供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和个人成长的工作内容和环境。
如果我们一门心思追求“基础因素”会怎样呢?也会成功,只不过这个成功是别人眼里的成功:会拿到更高的薪水、得到更有声望的头衔、有环境更好的办公室。别人眼里的成功难道不好吗?别人眼里的成功会导致一个恶果,那就是找不到摆脱的出路。
所以,找到发自内心热爱的工作的第一步,是要找到动力因素,也就是要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我会被赋予更多责任吗?
——这些才是真正驱动我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