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最近,在一次北大举行的作文大赛的启动仪式上,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的一语可谓震惊四座。在其之前的发言中,其实就可窥端倪:“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题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也就是说随着题量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有大幅的提升,才能跟上目前语文高考发展的步伐。
靠刷题学习语文不能满足现实高考的需求
全国中小学语文老师的目光所向,“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主编温儒敏的讲话透露了很多重要信息:“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那种思辨性,那么复杂,那种扩展,就是你想不到的!”
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推荐的课外书目老师仅仅是向学生推荐,并不会像作业一样,认真地去检查学生读没读。另一方面,虽然有的老师也会去反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忙于应付作业和考试,也无暇去阅读更多的课外的经典名著。更为严重的是,部分老师和很多学生还有家长认为,课外的经典书籍只是“闲书”,对于高考实在没有什么益处。与之相对应的时,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方法同数理化科目一样,反复刷题,在他们看来,刷题似乎全面提升了在语文学习各个方面的能力。
然而事实是,在呆板的程式化语文教学和反复刷题的过程中,学生感觉到语文的学习越来越枯燥乏味。如果说在数理化的解题过程中,还能获得些许的成就感,语文这种没有完全的标准答案,往往就连这一点成就感也难以得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得到,有很多勤奋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刷题刷得并不比数理化少,成效却实是难以称道。
这种未来方向和现实方法的差距,如果孩子仍然保持原来的习惯,必将会落后于潮流,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遭到淘汰。
语文能力是自然流淌出来的
高考语文,无论怎么说应试教育,仍然是一种体现语文能力的考试,必须有充分的输出才能足够体现自己的能力。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过:“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你所读进去的东西少,根基不够深厚,遇到一些文章,你很难去理解有些语句有些什么渊源。经常可以看到,作者有时在不经意间就将某些背景套用到了自己文章中,还有有些语句是有意无意的引用,现今的流行用语中我们可以理解为“用梗”。
比如语句,“我与他不同,我并非有他那般魄力,这样重的担子,我只把它当山挑起来。既是挑山,我必临事而惧,我当好谋而成。”在这样的语句中,如果不联系上下文,似乎只体现了“我”面对重大责任时的小心翼翼和“他”有相当的魄力。然而,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原话是这样的:“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语句中,“我”之所以最后要特别引用这样的句子,显然还有讥刺“他”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鲁莽的意思在里面。如果没有认真读过论语,或者不了解暴虎冯河这个成语的出处,恐怕是难以读透这一层意思的。
不仅是阅读,写作更是文学积累的体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获得者曹文轩在回答别人问他,童话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时候,说道:“因为我有15年的哲学阅读史。当这些哲学文献沉入我的灵魂里血液里,文学创作的时候,自然就流淌出来了。”曹文轩说得多好啊,自然流淌,这才是语文能力的体现最稳定、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很多时候形容学生写作文像挤牙膏一样,不但学生写的时候感到痛苦,老师看的时候也感到痛苦。学生下笔艰难,写议论文只有议论,不是议论不下去,就是议论到自己都不记得主题。老师看着干巴巴的作文,仿佛眼睛都变得干涩了,更多的还有担心学生的苦涩。没有充实的清澈的素材当水充实文章,文章怎么能如江海一般奔腾呢?
阅读经典是最好的智力游戏
教会孩子阅读经典
在前一段时间,人民日报的记者采访著名学者易中天时,他说道:“经典怎样阅读,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智力游戏,最好的智力游戏是阅读经典,阅读经典最好的方法是用游戏的心态去阅读。”
作为老师,和家长经常在考虑的事情就是,孩子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怎么办,易中天这一番话或许能给我们些许的启示。
易中天这样解释:“不要小看游戏……怎样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康德等西方哲学家说,人还有第三个冲动叫游戏冲动,他们对游戏的理解,和孔夫子对自己70岁境界的定义是一样的,一个人一旦进入了游戏状态,他就是自由的,能够随心所欲做任何事,而且从来不犯错误,这是哲学意义上的游戏状态。我是赞成游戏的,人在游戏时是最放松的,同时也是最专注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样一种既放松又专注的状态下来阅读经典,就能够获得智慧。”
我觉得这一番解释是很好的,我们在写作时也常常提到写作要进入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要能不受外界束缚“自由地写作”。虽然我们很难去要求学生在平时或者紧张的考场上以一种这样的状态去输出自己的语文能力,但我们希望的是,学生能够尽可能的融入到所阅读的文章的环境里,作文时能以更自然地状态去写作。而不是绞尽脑汁去琢磨文章作者的心思,又或是像挤一支快用完的牙膏一样去输出自己的文字。
在平时,像游戏一般去阅读经典,不要求死记硬背全都记下来,而是自然而然地去理解,给自己留下不同于教材中课文的深刻印象。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积累,又获得了良好的习惯,不论是在今后的平日里的学习生活还是紧张的考场上,都能够以一种更放松的姿态去阅读和写作。
为什么寒假要增加阅读训练
到了放寒假的时间,较平时上课时要少很多的考试和作业的负担,我认为,每天留出来至少一个小时,进行广泛的阅读。一方面,从多个方面进行阅读,更容易提起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更容易进入到自由阅读,自然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增加阅读训练也是顺应了未来高考阅读量增加的要求。
此外,我还提倡,父母应当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分享阅读的心得和阅读的乐趣;也可以组成阅读的小组,在同学之间分享经验。这样既拓宽了各人的阅读面,又增进了亲情和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愿我们的孩子们,能在寒假之中,用快乐的阅读,减免刷题的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