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内心强大,从习惯失望开始。
如果无法改变,就学会和失望相处吧。把它当做提醒自己适当停下来的朋友,而不是阻碍自己前进的敌人。
凡事皆有利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沉浸在失望只能让之后的事情也做得不好。
这些年我学会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培养自知之明。知道个人努力最多能产生怎样的效果,知道哪些事情的决定权并不在自己,然后尽人事,听天命。
这样的话,就能给自己减少一些不需要的压力,对于自己决定不了的事情,尽量就好,达不到也不要全怪自己。
当拼尽全力上升到一个稳定阶段时,多看看自己手上所拥有的东西,享受它们带来的快乐。
现在我还处于积累阶段,拥有的太少,但我仍需要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看到自己有的才能更开心地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不然总在羡慕别人,怎么能静下心来自己沉淀?
向上仰望久了脖子会酸,这时不妨让自己平视一下。一两万有一两万的活法,四五万也有四五万的活法,年薪百万也有年薪百万的活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日子过到最好,把亲人爱人照顾好,就是最伟大的英雄主义。
毕业后开始有了自己的收入,总想着我得给家人做点什么,但是自己能力还是太弱,想做的太多,力不从心,心累。
降低超过能力范围的期待,控制不断增长的欲望。少去攀比,多去体验,你会发现生活其实挺美好的。
这就是一种失望管理。
另一个失望管理的方法,我叫它注意力转移大法。
说起来挺简单,当在一件事情上收获甚微时,就换个事情做做,你会发现别有洞天。
比如我就把写公众号当做一种“失望注意力转移”。
当工作遇到不顺利的糟心事或想不出办法时,我就会打开电脑写文章。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失落,从粉丝的评论里找到乐趣和灵感。
当然这也可以反过来。
有时候公众号的阅读数据不如人意,或者想不出选题的时候,我又会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去。从办公室的日常故事,工作上的偶然思考来找到创意的火花,启发写作。
就这样反复横跳,来回切换。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时间久了,就会对失望脱敏,发现失望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它就像阴天会下雨一样,是成长的自然规律。
就比如我的工作是教书,但是我的爱好很多,这几次考试班级成绩都不好,心力交瘁,这时候我去拍拍照,发发朋友圈,看着朋友圈对自己摄影技术的认可,存在感价值感就上升了。人活在世上,感受不到价值是件挺难受的事。
亲测方法有效,不要把神经紧绷在一个地方,换个事情做,或许两件事劳逸结合都能做得更好。
叔本华曾说过,人就是一团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而失望就是中间的调味品。它让我们在轻易成功和努力后失败之间左右摇摆,再螺旋式上升。
这并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自暴自弃。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适度的失望,能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不做超越实际的妄想。它就像系在奔马头上的缰绳。人生并不是一条路飞奔到底的,有时候也要懂得停顿,换条赛道。
虽然失望会带来负面情绪,但谁说生活就一定要充满正能量呢?
这个世界并不以我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地球离开了谁都一样转。遭遇了一点失望,就情绪低落或大呼小叫,实在没有必要。
那些能做到泰山崩塌于前而不动声色的人,无一不对大小失望都习以为常。可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而是经历的多了,看的多了,情绪起伏的多了,慢慢就不当回事了。
可神奇的地方就在这里。
当你对失望开始习以为常时,就会用平常心来看待每一次得失,这种稳步向前的心态反而更容易成功。
“你的情绪越是像过山车,你的行为漏出破绽的几率就越大。”
接纳失望,感受失望,然后再狠狠地抛弃失望继续前进,才是成年人的自我进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心态变成这样,才是真正的坚强。
没关系,现在就是学习接受失望能力的时候,每个阶段都在成长,失败也是成长,要是带着这种想法看待问题,好像一切都不那么影响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