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红袖飞扬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个地方已近工作了将近二十年了,可以说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她曾经刚工作的时候碰到的一个同事也是好好的老师不做,一家人移民去了加拿大,那个时候正是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移民最多的时候。
我朋友当时也有去听那些移民讲座,当时还在那里碰到了好几个同一个系的老师。等到这个女老师一家人都已经移民好几年了,大家才知道她是真正地迈出了那一步,而大多数人都是只是听听那些移民讲座,然后私下里计算计算自己的得失,考虑到出国以后一切情况都是未知的,不知道将来会怎样,还不如待在国内比较稳妥,所以大家最后还是留在了国内,继续过着早九晚五的生活,过着那从当时就可以看到头的生活。
等到我第一次去美国进修时在波士顿碰到了我们同一学校的一个外文系的老师,她们文科老师出来进修就是修修课,看看书,到处去参加活动,然后写些文章和诗,不像我们一天到晚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恨不能一天的时间掰成两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了实验室。连孩子都只能晚上回来睡觉时才能看上一眼,而早上他去上课坐校车的时候才过来看我一眼。
这个老师因为是文科的,除了修课以外有很多时间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她当时也带着她的女儿在波士顿读书,所以我们刚好碰到一起,而到了暑假,她的丈夫从国内过来了,他们一家人就到了加拿大旅游,刚好就住在了我朋友以前的同事的家里,他们以前在学校也认识。所以才得知了我的朋友那个前同事在加拿大的生活情况,好像一家人也逐渐安顿下来,开始买房了,虽然没有再去搞专业,但是也一样能也活得不错。
好像她的移民也没有给她原来的单位带来什么困扰,每个单位总是会有新人补充进来,但离开的人也不见得会比待在这里差。所以有时候人的偏执就是这样,还没有迈出去,就考虑到它的结局,自然永远都走不出去了,也永远没有办法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前几天看了方励的演讲,这个方励是什么人呢?就是负责电影《百鸟朝凤》发行的那个下跪的人,因《百鸟朝凤》排期太少而向媒体下跪的那个电影发行人。他的演讲讲了他的人生,他过了别人的好几个人生,曾经参加打捞飞机失事的黑匣子,制作和发行了电影,还有其他的几个行当,总之他的人生就他自己来说没有遗憾,因为他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还有一个就是国外的一个插画师,也是这样,等她大学毕业了在银行做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觉得很无趣,就辞了工作,开始画起了画,先是画自己的自画像,等画到了100幅自画像的时候,她找到了目标开始正式去做一个插画师。在她的人生中还遇到了几次的抉择,都是她自己主动停下来,通过画画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古今中外相同。有时候换一种人生换一种活法也是需要勇气和胆略的。很多人就是因为缺少了这样的勇气,从来不敢也不愿意迈出去这一步,而真的有勇气迈出去的人他们也从此获得了新的人生,过上自己希望的生活。就像方励和那个美国的女插画师。
前两天在自然杂志也看到了一个美国毕业的女博士,她毕业后找了很多工作,结果两个要她的地方都不是科研院所,这意味着她是没有机会再做科研,而是做市场的咨询顾问。
文章中谈到了她的工作转换的思想过渡过程,以及如何克服了白读了博士的这种挫败感。因为职业的发展方向不再像她所预期的那样,她所学的专业很难找到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所以很多人甚至她自己也认为白读了博士。而实际上如果不是博士的话,她也不可能做到现在的工作,因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也需要有科学素养,能为别人的投资提供科学建议。所以后来她分享认为她的博士并没有白读,因为现在的工作需要她这样的科研经历。
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你所读过的书总会为你的人生绽放异彩有所帮助的。它所提供给你的判断力、科学素养以及文化修养总会为你的人生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你说呢?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你所读过的书对你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欢迎你的分享。
今天的配图是我刚开始学画的时候第一张仿的梵高的向日葵,背景底色和他的画有所不同,布面丙烯,尺寸40x50,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