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不到3岁半的女儿开始说一些“我要杀死XX,我要变成XX打死XX,。”等充满暴力的语言,当孩子开始出现类似这些具有暴力,或者脏话时,很多成人会觉得他们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各种担心。
孩子在说这些语言时,首先我们要确保孩子对这样的语言有一定的甄别力,很多时候孩子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攻击性,或者他们只是不经意听别人说了,并不知道这些语言的真正的含义,尤其他们的表达越来越丰富时,会不停的想要去说,如果孩子处于这样的阶段时,成人不用可以强调或强化说你不能这样说,你怎么会能说这样的话呢!成人过于强调的态度,反而会引起孩子想说的欲望,他们从成人反馈的态度中获得的信息是“妈妈说这个话不能说”至于语言背后的文化并不是很清楚,没有对语言内容的真正的的意义或者说更具体的表达场合有深刻的认识,
甄别孩子对这个语言的用途是否明确,比如朋友的孩子她是理解这个语言是具有伤害性,甄别的依据就是,她说要打死的XX,是她的好朋友,,他们有过几次不愉快的相处经历,好朋友有段时间会喜欢推她,也是从那之后她开始不愿意朋友来她家一起玩。大概是对方在推她的时候带给了她不好的感受,她不喜欢她的朋友这样对她。可能有时候成人在一起的时候,看到这样的现象发生会及时安慰孩子说没事,没关系,对方不是故意。我们可以理解的现象对于尚小的孩子来说是不能理解(他们不能理解对方是否是故意等行为),而我们一直在强调没关系的时候,孩子会很委屈,会觉得妈妈不能理解她,那么此时成人需要和孩子说“我看到XX推你的身体了,你感觉不舒服了,”通过和孩子说事实,继而说出孩子的感受。
或许这大概是小家伙为什么会和妈妈说出那些话的原因,成人听到孩子的话时,有紧张和焦虑,他们会担心如果自己的孩子对对方小朋友说出这样的话时,别的家长会不喜欢的。家长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说出具有伤害性的语言。会特别的尴尬,会马上和孩子说你这样说不对呢需要和对方道歉,又或者说他不喜欢呢这样说!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成人再说教孩子,而并非让孩子真正理解应该怎么表达更为合适。当我们这样和孩子说的时候,孩子的感受我们是不是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没有被尊重,他们又如何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呢!
比起担心和说教孩子,
孩子想要怎么说是他们自己的决定,但是他们需要知道这样说时对方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在事发现场听到孩子在说一些我们认为不好的话时,先不要及时介入,给孩子自己处理的空间,超出孩子可以处理的范围时,成人可以及时介入处理。
成人在观察的同时会帮助我们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语言。她生气了,所以才会说出具有暴力性的语言,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梳理当下的情绪,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受,需要和孩子讨论她这样说对方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有可能伤心,难过,或者很生气。一般孩子天生的同理心很强,当得知对方会有伤心和难过的感受时,孩子的感受也会有变化。教给他们更为合理的表达方式,“讨论对方怎样做的行为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比如说对方推了自己),同时教给孩子更为合理的表达“我不喜欢你推我,你让我很不舒服。”等方式拒绝对方。
我们还应该去了解孩子说这些话的心理动机。尤其3岁左后孩子的假象游戏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当孩子听到成人讲的故事,容易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故事中的角色,并结合真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们看到孩子再创造并内化,不过孩子在内化这些外部的信息时,他们容易全部吸收,缺少界限,这时成人需要帮助他们内化整理。
朋友的女儿说出这样的话时,我想她大概觉得说这样的话时自己是有力量的,假象自己是有力量的,就像当她的好朋友推她的时候,她或许会想“哼再也不能被你推倒了。”在想象把对方打死,其实也是舒缓对方带给她的不愉快,也是在实现自己内在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会有自言自语的时候,他们是再现发生过的事情,并在再现的假象游戏中实现自己内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