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讨论爱时,可以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可以是情侣夫妻之间的爱等等。在这些亲密关系当中,似乎谁都会说自己是爱着对方,但这爱对于对方来说是甘露,还是枷锁?我们很少去在乎对方的感受,而我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竭尽自己所能去付出。那我们是试图在对方身上爱自己,还是真的在爱对方?
一位来访者,从小父母没很好关心过自己,自己从小就很安静,很孤单,于是就养了很多流浪小猫小狗。成年结婚生子之后,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和调皮好动的孩子相处,觉得孩子总是索取自己的关爱,于是每天很累。
该来访者苦恼的是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孩子,因为小猫小狗和自己都是安安静静的,不敢去奢望别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而只要有人愿意对自己付出一点点关心就会很欢心雀跃。但是自己孩子的成长却是在渴望家长给予自己足够的关爱,这是自己以前未曾获得满足地方,所以让来访者内心对于这样的互动产生了抵触。自己出于责任和义务却又不得不去照顾孩子,这就让自己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这也表明爱的需求可以与生倶来,但爱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成长中慢慢去感悟得到的。我们爱的能力获取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体验。
成长中对爱的体验
我们很多体验的获得大多最初都是从和我们父母的互动中获得,比如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比如我们如何和他人相处,比如我们怎么看待自己。同样我们对于爱的概念和感受最初也是源自于养育我们的父母,在案例中来访者的父母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关爱很贫乏,这就导致了来访者对于什么是父母关爱很陌生,相反,来访者懂得的更多是自己如何压抑自己对爱的渴望,从而对于索取很敏感。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人没有钱,他很难在经济上支持别人,但他却知道可以尝试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别人的经济支持,因为索取正是他自己所能擅长和有很深感触。
在该案例中,来访者从小就没有体验到足够的关爱。而更多的时候,自己因为他人,最初是自己父母各种各样有意无意的忽略,对自己爱的需求不断进行压抑,就像孙悟空被压在了五指山下,躁动的心是永无法停息。案例中的来访者只是通过照顾和自己一样的流浪猫猫狗狗,让自己在当中感受到安抚,甚至是内心被压抑的宣泄。这也使得来访者在和自己孩子相处当中,一是很抵触自己孩子对爱的索取,二是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才是给予自己调皮孩子爱。
或许有些人面对自己得不到满足的关爱需求会一直在哭闹,或者通过高要求自己来换取他人关爱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体验也就让每个人对爱有自己的体验,自己在和他人相处时,自己总会受到这些已经录入潜意识的模式所影响,会不由自主地以相同方式要求对方给自己爱和去给予对方爱。
该来访者需要尝试和心中父母达成谅解,是让自己看到和感受到自己父母在以他们自己方式来关心自己。理解父母可以不像我们理想中完美父母,他们也有自己的各种不完美地方。让自己看到和拥抱世界美好一面,才会让自己对世界多一份不同以往的理解。
爱自己的体验
爱,是爱屋及乌的爱,是包容优点和缺点的爱。爱自己,就是在包容自己优点和缺点,甚至是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需求。爱自己也是如何去看到和肯定自己的优点和努力,如何去正确地面对自己一直没做好地方。
有些人在爱自己的路上,更多是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好地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因为自己从小受到父母对自己各样的负面评价,让自己获得对自我评价大多是负面的。这就让自己在爱当中,更多是关注到对方做不好地方,而排斥对对方的爱。案例中的来访者爱自己的方式就是在不断压抑自己对于爱的需求,让自己表现很少对爱的渴望,无法接纳自己渴望关注时被父母忽视的遗憾。这就让该来访者在面对孩子时,很难去理解和忍受孩子如此“张扬”地索取爱,内心对于自己孩子渴望关注的行为一直在排斥,更别说是好好地去爱自己孩子。所以照顾孩子只会让自己感受无限的累。
爱自己的体验,来源于一个人能否很好包容和看到自己各方面包括好与不好,各种需求。这也就决定了自己面对别人好与不好,各种需求的态度和感受。说白了,我自己都只能这样,你又凭什么要求我给予你更多呢?
只要是人,总是有着各种遗憾和不足之处。如果对于自己无法很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完美地方一直排斥,或者无法包容时,还会导致自己对别人身上出现的类似不完美地方一直进行排斥。该案例中来访者需要开始学会去拥抱自己,让自己明白自己成长中各种遗憾和不足存在也是让自己明白如何去关注对方需求。也是让自己不再压抑或者回避自己当下的感受,而是能去和对方表达自己当下感受。
结语
我们成长经历给到我们的是各种各样影响,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去改变这些影响所造成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其实我们在成长中,也是在不断地去对自己进行修正,只是这样的改变更多时候是在漫长时间内潜移默化地发生,我们才忽略了改变存在。如果我们要去改善我们的爱,学会如何去爱,那就需要我们努力地有意识地去改变。虽然主动改变会带来各种痛楚,但会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好,爱得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