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与时间做朋友》,作者是李笑来。
在这本书里面读到这么两段:
一生中,要用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枯燥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文字运用能力(有些人通过努力能够使用多种语言)。有了文字能力才能通过阅读摆脱种种局限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后还要学会逻辑、通过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然后才可能成长(或者干脆用“进化”作为类比更好一些)为真正的意义上的人。
在这个转折点上,“类比”依然有着神奇的力量。最关键的第一步是,记住并理解以上的例子,然后牢记这世界确实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而后把这句话变成现存经验,用它去类比未知。而后,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论”,挣扎着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类。
下面我简单叙述一下我对这两段的理解。
人的学习从学习母语开始的(婴儿慢慢能听懂并理解母亲的话)。长大后开始学习文字并用文字表达自己想表达的。
如果能这学习下去一定能成才的,但世间之事永远不这么简单。他会开始感到困惑,因为许多事情是相互矛盾的,而且还会陷进固有思维和经验的陷阱。
怎么办?上面说了,这时候要学习逻辑,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这有点像现在正在流行的批判性思维。事情还没完!
之后要牢记世界上还有许多事情与经验像矛盾。所以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那些知识在哪些条件下会成立。最后一点更关键。
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