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洋葱厨房散文组第三节课授课内容)
授课老师:炒洋葱导师林艳、洋葱厨房总教导师城阙桃花
整理 念奴娇
第一部分:林艳导师讲授“散文的神”
一、概念
散文的结构分为内结构和外结构,上节课已讲授了外结构(散文的形)的相关内容,今天就散文的内结构(散文的神)进行分享。
好的散文最大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如何做到“神收”或“神聚”呢?
豆瓣作者陈剑晖对散文的结构说过这样一段话:“散文结构不应仅仅指文章的外部组织方式,而应是创作主体的意识、情感、思想,特别是独特的生命体验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优秀的散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态,总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外部和内部的圆融,规范和独创的和谐。”
从陈剑晖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散文的内外结构是相辅相成的,它能创造成一个主体。这里涉及到三个元素:第一个就是创作主体;第二个元素是意识、情感、思想,特别是独特的生命体验;第三个元素,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化为物质形态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第一个问题:创作的主体是指什么?
创作的主体就是指文章的作者。谁来写散文,他就是创作的一个主体。
第二个问题:意识、情感、思想,特别是独特的生命体验又是散文里的哪个部分呢?
意识情感思想,特别是独特的生命体验,这些都是散文中的关键部分。作者的想法、思想、和观点,是我们说的散文的神,是内结构。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讲的部分。
看过大家上一节课交来的作业,所有作业几乎都是缺乏明确的一个神的存在,就是你缺乏明确的你要表达的意识情感思想独特的生命体验。让读者读过了之后的话很难去看到你到底要表达什么。大家更多的注重的是外部结构素材的选取和拼接,导致文章缺乏质感。
第三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化为物质形态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元素?
就是指你如何用素材去表达你自己的一个情感。
“化为”其实就是你表现散文“形”的所用手法,这个“手法”不在我们今天讲课的范围内。“物质形态”是相对后面的“有意味的形式”而言。两者的关系:物质形态是你所用的素材。你如何把素材用个人的写作的手法将这些素材组成能表达“有意味的”你的神,你要表达的内涵所在。“有意味的形式”那形式其实是一篇散文总体呈现的最终、最完整的一篇文章所具备的一个状态,它具备的元素包括文章的结构(外部结构、内部结构)、语言、文章的分类这是一个终极目标。
三个元素最后形成-优秀的散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态,总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外部和内部的圆融,规范和独创的和谐。这样我们可以理解到散文的神,它一定是一个贯穿性、连贯性的,所以我们才说神一定是要聚的。
通过上面我们分析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用一个具象化的定义说明散文的结构,那就是说散文里所有的外结构,你的每一个素材都可以理解为一颗珍珠,它们彼此之间是散开的。那你在写一篇散文的时候,你是要用一根线把散乱的珍珠穿起来,做成一条精美的项链儿。那个线就是“神”,线就是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悟、和你独特的生命体验。
我们来做一个对比,把散文和小说来做对比,小说组合素材是“以盘盛珠”,散文组合素材是“以线穿珠”,线就是散文里的神,穿珠的线只能有一条,多了,就乱了。
总之,我们说的“散文的神”是刚才我们分析的三个元素中的第二个元素,即作者的意识、情感、思想、特别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也就是你在文章里要传递给读者的一个主题思想,那就是散文的神。散文的神在散文里面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就是那一根穿珍珠项链儿的线,散文的外结构就是所有的素材,是那些散开的颗颗珍珠,项链儿上的每一颗珍珠。
二、比对作业和所讲理论,看看自己的文章有哪些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一是写之前完全没考虑 ,二是不理解散文。后者可以理解,前者就要自我反思了,满足表达的欲望,那只是欲望,不叫文章。
三、如何做到神收或神聚?
(一)了解散文的分类并了解每一类散文的写作核心点。这是你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神”的第一步。
散文的分类:传统意义上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记叙散文,第二大类是抒情散文,第三大类是议论散文。
当你在要写一篇散文的时候,或者是你有一种情感,一个观点,一个思想要去表达的时候,你首先要确定自己要用的是哪类文体。你要写的是哪一类的事情是哪一类的散文,散文的种类不同,那他的神也是不一样的。
记叙散文,我们要抓住的点是人物、事件、景物。这些是“神”的一个载体,那你在写这类的记叙性散文的时候一定是不能离开这些关键点的。
抒情散文,要抓住的关键点主要就是文章的情感,也就是作者的情感。首先是你的抒情散文里面是不是有情感,情感是否饱满,是否能触动别人。就是在基础素材上的一个功力的提升。
议论散文,要抓住的重点的话就是议论为主,你要议论的是什么,也就是通常是指我们的一个观点,以议论为骨架。以散文的笔法去写的一种文体。
明确了这些核心的内容。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心中有神。我的神是不能跑,不能抛开每一种类型的散文他的一个核心点的。
(二)第二步就是要注重文脉的贯通。文脉是指纵贯你整篇文章里面的一个线索,或者说脉络,它是一种能让你的文章留下痕迹,使你的神更能凸显,更有特点。
抒情性散文、托物言志散文中那个物就是你“神”寄托的一个物像,通过这个物象把你的观点、思想、情感表达出来。
(三)第三步做到舒卷自如。这是最后、最重要的一点。舒与卷也就是可以理解成散文的形散与神聚。
舒是指的素材和你的表现手法(形),它是铺展开的;卷是指作者的思想意识情感观点(神),这些东西是卷的。这节课就是要大家有丰富的想象力把抽象模糊的的东西具象化。
我们先来说舒,这是指我们的素材在文章里面铺展开,它对应的就是我们散文的外结构。你如何去组织你的素材,把你的素材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素材要表达的目的、观点都要写的非常的清楚。散文的表现手法和素材是非常具备“散”的特点的,你可以尽情按照自由的笔法去把它展开去写,平铺开来,就象铺一幅画卷一样。
与舒相对应的就是卷。这个卷也就指的是神的一个“聚”。神是指一篇散文他要表达和传递的思想、情感意识观点。这些是一定是要聚的,是一定要在你穿的这串珍珠项链的那个线上面的。
只散不聚,只舒不卷,文字和思绪就“跑”了,舒卷自如才好。也就是说你的素材你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法去给他展开来写,但是你不能脱离这个神。
总之:要做到“神聚”,第一明确散文的分类,抓住其核心点;第二注意文脉的贯通,文脉其实就是“神”,它是留在文章里的痕迹或物化为一个具体的物象所牵引的。第三要做到舒卷自如,你的素材和你的表现手法不管怎么散乱、铺陈,你都要确保你的“神”聚在一根线上。
四、散文的写作
散文写作具有五个要点,第一个是有明确的感情的触发点;第二个是有一条明显的线索;第三有细腻的描写;第四有鲜明的中心并点明中心的重要性,(鲜明的神,能传递作者思想意识情感观点);第五有一点诗情和哲理。
要写好散文关键在于实践。提供一个具体的操作套路供大家参考学习。
首先,明确你要写的散文是哪一类散文,定了类型之后你可以根据每一个类型的核心点去规划出你散文的“神”。你要清晰你自己散文所要传递的观念、情感体验、思想是哪一个,你可以把这些用简单的几个关键的字写出来。这样你就可以把你脑海中的想要表达的东西具体化成几个关键词。最后你再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去组织你的素材。哪些事物才是能体现这些关键词的,能体现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表达你的观点的也就是能成为你这篇文章的一个神的素材,就是有用的。这些是可以在我们写文章之前去做的。
此外我也建议大家去锻炼自己,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那种非常深层次或又微妙的联系,能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到由表及里,纷繁复杂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发现相同的点,才能达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散文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 城阙桃花教导师分析评点上周作业
1、 分析范文
要按照作业要求从文章的内外结构上方面去分析,大家显然没有好好的想过画图该怎么去画,大家可以参考林艳导师的画图。通过画图来证明你对经典散文的理解和准备学习的点在哪儿。
2、 课堂笔记
每一次课堂笔记大家不要一字不动的把课堂的内容进行实录,做笔记,一定要有所侧重,有所理解,当然最好还要加上自己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这种理解性的认识分析。
3、 思维导图
分析范文和做课堂笔记,大家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梳理清楚。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你所读过的书,读过的文章,仔仔细细地在脑子里边儿过一遍。用导图的形式导出来的就是你的再加工,其实叫做思考上的升华,认识。显然大家目前的学习太肤浅了,达不到这一个点。
4、 自评和互评
不论是自评还是互评,实际上是我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经过的这么一条路。
5、 模仿写作
一定要知道自己到底模仿的是范文的哪一个点。你必须得表述清楚。
实际上大家目前的学习非常盲目。每次听完课,觉得很有提升很有认识,但是你怎么能够把这种认识真正的落实到自己的运用当中去?那么通过评价、通过模仿、通过分析自己模仿的到底是哪个点等这几个方向,你才能真正的把学习落到实处去。
6、 怎么评文
我们怎么评价一篇作品,怎么从评价作品中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从而关照自己的作品从中发现改进的方向。
大家要把握以下几点:1,你要评的文章其文体要求是什么;2,你要评的文章作业要求是什么;3,你要评的文章在课堂理论的关照下,应该秉持的理论原则是什么;4,你要评的文章明显的缺失是什么,明显的打动人的地方是什么;5,你要评的文章需要关注其内容实质的背景吗?
以上五点就是我们的评价参考,也叫原则。第一、二点是评价文章的根本性原则;第三点我们秉承的原则就是要评文章的内外结构是否符合散文的要求“形散神聚”;第四点根据以上要求对文章的缺失和打动人的地方必须指出来;第五点就是说我们不必知道原作者多大年龄什么职业,如果大家评文的时候带了这种思想准备的话,评价的时候很容易被感情带偏。还有一点就是不要管文章里透露出来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作者的私事。文章写出来是给大众看的。大众没有必要去挖掘你的私人的经历以及背景,我们要看的是文章呈现出来的立意。那么这个立意的表现方法是否合适。立意没有问题,表现方法没有问题,其他不是评价人的事儿,只要求就文章而论文章。
首先我们要明确散文主要评价的文章,文体是经典散文,目的是引导大家回归经典,写艺术散文。2017年出版社的一个重要的亮点是经典名家名作作品的回归,其中包括经典散文。
艺术散文的文体要求,其实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要表达作者的感悟、感受、感动,内结构要求的情感体验,有情感、体验、必须是作者的思考、经历、观察。所以我们大家在评价的时候,首先要秉持的课堂的理论原则就是:他是否写出了他自己的感受,感悟和感动,那么她的情感体验是否是能够打动我们的经历、思考与观察。
模仿文你首先要清楚自己的模仿点。
7、 作业评价
秉承散文的“形完神足”及以上五点要求进行评析,指出缺失点。
此次作业的文章分为五类
第一类:追求简单的形完,素材只注重量的叠加,没有注重质的提升。这类文章看不出缺失点但也没有动人之处,好像也没有跑题,叠加的素材也够,但没有将采集的素材作细节化的处理,没有去粗取精的提升。它们只适合熟人看,陌生的读者会缺乏耐心。
大家有想到我们现在的鸡汤文与说理文之所以盛行,它们不仅仅是浅显易懂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文章透露的价值观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普遍情感诉求,一种潜在的理解方向也被揭示出来了。传统的经典散文,虽然只写自己的感悟、感受、感动。但因为这三感揭示出的也是人们内心潜藏着的普遍情感诉求,所以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呀,从这一点来看经典散文与鸡汤文说理文的任务是一样的,就是都要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
第二类:靠文笔优美取胜,缺乏动人心弦之处。主要是因为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情感细节太司空见惯了,不能于生活中提炼不一样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或者是让人心里为之一振的情感震撼。
说到这一点,我们大家尤其要注意文章的立意与语言之间到底什么关系。我给大家引用一个古文,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经论述过文章的立意和言辞之间的关系。
我们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怎么说——“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简单的解释一下,就是说作为一篇文章,其实根本目的就是要对这个世道有所补益(对社会有益)。
文章的言辞就如同是我们漂亮的器皿,上边儿的那个花本。如果说你追求的是巧妙和华丽,那么你不必追求实用。如果说你追求实用的话,那你不必在言辞上追求这种巧妙和华丽。总的来说,以实用为本,以这种追求装饰性位次。
它告诉我们语言好当然是锦上添花,但仅是锦上添花,最根本的想要让人有所印象,能够震撼人心的还必须是你的立意,你的立意,如果做不到一种在取材上不同于流俗,不同于一般,那么你的文章即使言辞再美也只能够让人读一遍而已。
第三类:缺乏义理上层次的递进。作者基本上是想到哪写到哪,写的时候是思绪如泉涌,急于记录,但是记录下来以后没有再认真的去看它, 没有考虑记录下来的这些思想能不能分个小层次,能不能从层次上看看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能不能由浅入深的这个过程当中,咱们再看有这个轻薄到厚重的过程,应该是怎样铺排你所有的这些个千头万绪。在这理上的思考,在思想上边儿的这种挖掘不够。义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的时候,这个例子可以稍显弱一些。也就说形象性可以不足一些,我们关键是要在这个义理上边儿给他挖掘透彻。注意论述的厚重感的递进。
这类文章主要是写之前没有认真的分析过你的这个思路过程应该怎么去布局安排。写完之后也再没有回头思考过你到底写的能不能表达出你最核心的思考。说白了也就是你文章和新的思考,究竟能思考到哪个度,你没有认真思考过。
第四类:想到哪写到哪,劲道不足。这些文章从语言架构到立意表现都没有问题,甚至还能引发一定的思考,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劲道不足,总觉得欠火候,欠口气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无非就是大家在思考文章立意的时候根本没有想清楚,你要表现的内结构。到底要通过什么样的外结构来表现。也就是你的外结构侧重点的表现下笔不够重。
大家的这些作品无非就是想到哪写到哪写了什么算什么,也就说太把这个散文当作随笔来对待。散文并不是说我们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要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立意。这个立意就是今天所讲的主题“神”。神就是所感所悟所想,也就是我们到底要表现的核心内涵是什么。你写文之前一定要考虑好你的这个内结构,你要想清楚到底要表现到什么深度才可以打动人心;到底这个深度要通过怎样的外结构来表现;你外结构所有的素材在哪个侧面下笔才能够表现你的内结构。如果还不能够认真对待的话,你的水平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边儿了,你很难再有所提高。
第五类:随便写写,让人摸不着头。这一类作品的特点是,他没有理解交上来的是说理文或者说是纯粹随便写写的一种随笔。在我看来这种纯粹是随便写写的根本没有想过文章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神。这种随便写写的只能够当作素材积累来看待。有些是说明问题 时总是那种半遮半掩,有些是人称转换不清晰,让人如坠雾里。作为散文多采用第一人称,说理文和鸡汤文更多的是采用第三人称。
最终要告诫大家的是,写文章,阅读经典都不要太浮躁、急躁,读文章不做深入理解分析,盲目地上手,凭着一点点灵感赶紧下笔,这根本无助于写作的提高。应该做的是深阅读不是浅阅读,长期积累方能显著于笔端,的进步。必须是沉下心阅读和写作。